Latest

新冠疫期澳人生活习惯的八大转变 你是否已有改变?

新冠病毒最初出现时,人们以为疫情很快会结束;但如今三年过去了,许多澳大利亚人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许多日常生活习惯。

A taxi journey, an automated pedestrian crossing and a glass of beer next to a QR code.

The pandemic has altered everything from where we sit to how we cross the road and order a drink. Source: Twitter

一、不再坐在出租车前座

有些地方例如伦敦,并不鼓励乘客坐在出租车前座,前座车门甚至会被锁上。但澳大利亚人如果单独坐出租车的话,通常会坐在副驾座上,因为喜欢乘车时和司机聊天。

不过,新冠疫情改变了这一习惯,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令许多乘客开始选择后座,并且可能会持续这一习惯。

二、习惯二维码点餐

新冠疫情之前,佷多亚洲国家已经盛行使用二维码(QR codes),但澳大利亚的商户当时似乎仍未跟上这一节奏。但是现在二维码已随处可见,一些餐厅甚至设有自助点餐机。

虽然如今进入公共场所早已无须扫码,但很多餐馆仍然保留二维码,让食客浏览菜单和点餐。在酒吧,顾客可以安坐餐台点啤酒,而不必亲身去到吧台了。
疫情期间,如果没有携带消毒液,人们在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地方触碰任何按钮或扶手前都会三思。一些人会用纸巾或以手肘去按。

很多地方的人行横道按钮,在封城期间用临时遮盖物覆盖,但在解封后被拆下,而一些地方如悉尼巿中心则仍保留至今,人们过马路无需再按。
撇开与人打招呼以及遵循社会和文化规范时可能出现的普遍尴尬不谈,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由于社交距离的建议,打招呼一事变得更加复杂。

由于澳大利亚仍然持续出现新冠感染,一些人依然很在意如何跟人打招呼和交流。

人们普遍会先问对方:“我可以拥抱你吗?”而且越来越多人已经接受不再握手,而只说声“你好”。

五、避免出门 交通流量减少

对很多住在首府城巿的人来说,驱车上班可谓是日常恶梦。疫情期间在家工作的兴起,使交通流量仍未完全回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新州交通部的交通流量观察数据显示,行经Cahill Expressway高速公路跨过悉尼海港大桥的车流量仍未完全恢复。

2019年3月,平时早上高峰时段约有7000辆次的汽车南行;2022年3月,多数时间只有5000辆次左右。

现在,下午高峰时段的北行车流量已接近正常水平,尤其是周一、周四和周五。今年的车流量和2019年相近,但在大部分的周二和周三均略低。
Traffic backed up on Sydney's Harbour Bridge
Traffic volumes crossing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have not completely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s. Source: AAP

六、普遍接受临时爽约

后疫情时期的另一个新常态是,亲友如出现伤风感冒症状,聚会通常在最后时刻取消。

即使只是流鼻水或喉咙痛,大家都会选择留在家中,避免传染他人。因为这是当局的健康建议,一般人都接受了他人的临时“爽约”。
A tweet talking about cancelling plans being the norm in Melbourne
Source: Twitter

七、继续在家工作

疫情带来的最大转变之一是在家工作的兴起。

雇主以为疫情结束后雇员会积极返回办公室工作,但他们失望了,因为很多雇员舍不得放弃在家工作的种种便利。

很多人仍然继续每周数天在家工作,有人甚至迁居到偏远地区,不大可能返回办公室工作。

日常生活依靠上网的趋势仍在持续——与挚爱亲友在网上见面、参与直播瑜伽班,以及用手机应用程序订购日用品等等。

八、越来越多人接种流感疫苗

以前,虽然很多雇主都鼓励雇员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但接种的人并不多。

但因为新冠疫情而推广疫苗接种,这可能改变了人们对疫苗的认识和态度,有更多的人接种了疫苗。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 3月1日至12月7日共约750万澳大利亚人接种了流感疫苗;到2021年增至900万澳人,尽管当年引入强制向澳大利亚免疫登记处报告流感疫苗的接种也可能产生影响。

据卫生部公布,2022年共有1100万澳人接种了流感疫苗。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Ra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

请在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Published 2 January 2023 3:50pm
By Charis Cha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