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茶室】华人有哪些独特心理挑战?华人真的更不愿看“心理医生”吗?

night overwork Asian chinese male working late at home dining room emotional stress with his financial bill alone at night

华人社区有着常见但独特的心理挑战 Credit: Edwin Tan/Getty Images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SBS中文普通话五集系列播客《心理茶室》,每周三与您相约,探讨华人群体的常见心理问题。为您的心灵沏杯热茶,和自己的内心说说话。本期主题:华人社区为何会有独特的心理问题?(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完整播客)


要点
  • 五分之二的澳大利亚人曾经历过心理健康问题
  • 临床数据显示,相比抑郁,华人的焦虑情绪更普遍
  • “心理医生”在澳大利亚是不准确的说法,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都有各自的角色
对于以下几个问题,您的回答是什么?

您今天心情如何?您的睡眠还好吗?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是否让您感觉不愉快?

控制自己的情绪,您会感到吃力吗?您吃饭、运动,是否规律?您有没有与亲友定期保持联系?

这并不是对您的“灵魂发问”,而是对您目前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简单“小体检”。

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如果您不只一次的回答了“否”,那您可能需要联系专业人士获取帮助了。

不过,在一切的开始,我们想告诉您的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每五个澳人中就有一个出现过心理健康问题

年龄在16至85岁之间的澳大利亚人中,超过五分之二,即860万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曾经历过心理健康问题。五分之一(21.4%,即420万人)曾经历过长达12个月的心理障碍。

来自Beyond Blue的首席临床顾问格兰特·布拉什基(Grant Blashki)博士说,在社区内,虽然人们对待心理健康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存在很多迷思。

“作为一名家庭医生,我在社区内看到了人们在‘心理健康意识’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人还是会感到很尴尬。很多人还是很相信心理健康方面的很多迷思——比如说这是软弱,或你能很简单地走出来。”

“我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被信仰所影响的,对文化信仰、男性对男子气概的理解、关于脆弱的理解,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

华人常见心理问题:焦虑多过抑郁?

悉尼的临床心理学家马信诚(Noris Ma)表示,华人群体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其他社区大致上是相似的,但是也有其特殊性。

他认为,抑郁、焦虑以及躯体化症状,是包括华人在内的澳大利亚人常见的心理状态。

“比如因为压力大,肠胃不舒服、心跳加速紧张,甚至压力会让一个人很容易犯皮肤病……本土澳洲人和华人都会有。但是有些研究表明,在亚裔里面,它的发病率可能相对更高。”
Depressed young woman with head in hands sitting lonely.
在华人社区中,临床数据显示,焦虑比抑郁更加普遍 Source: Moment RF

一份由生命线Lifeline Australia发布的《中文生命热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在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38%的在澳华人表示在近期经受着压力,36%的人知道身边有人在经历压力,而27%的人知道社区内有自杀发生。

而更多来自临床的数据表明,华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关注。

Noris Ma
马信诚表示,从数据上看,全澳人口约有7.4%的人报告了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 Source: Supplied / Noris Ma

马信诚表示,在新州家庭医生年会学报上有过一篇研究,统计了12个月内,澳洲华人家庭去家庭医生诊所报告自己有抑郁焦虑的数据。

从数据上看,全澳人口约有7.4%的人报告了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

但如果专注华人群体,华裔抑郁比率相对较低,为5.8%,但焦虑则是9.7%,高于平均水平。

但是,在这份报告中,更让人感到揪心的是,在华人社区中,虽然只有12%的受访者报告曾经患有焦虑或抑郁,但却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受访者得分在可能的抑郁症范围内。

Comparison Table depression & anxious.png
如何区分抑郁和焦虑 Credit: SBS Mandarin

澳大利亚国家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高级督导,Mindspace的创始人邬金媛 (Queenie Wu) 博士表示,除了抑郁和焦虑之外,华人群体中还很常见的心理挑战是适应性问题。而疫情也为部分华人群体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比较特殊的,比如适应性方面的困难。比如留学生、新移民到了一个新环境,要适应这边的语言、工作系统、文化……都需要一个过渡期。”

“这其中可能会有情绪调整上的困难,生理方面也可能带来症状。”

她补充说,在疫情期间,存在一些针对华人的歧视,这也可能引发部分华人的PTSD(创伤应激障碍)。

“心理医生”一词在澳洲不严谨

在生命线的《中文生命热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中,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是靠自己“熬着”撑过了心理压力期,并没有寻求过任何专业帮助。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所谓的“心理医生”。

Melody Qu
心理咨询师曲韵认为,在澳大利亚,心理医生这个词是不准确的 Credit: Melody Qu

心理咨询师曲韵(Melody Qu)认为,在澳大利亚,心理医生这个词是不准确的,会导致很多人出现混淆,在需要求助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找谁。

实际上,我们应该把它们细分一下,像Psychiatrist是精神科医生,是在医学学校学习的,然后再细分精神病学。他们是有资格开药的、有资格用一些生物学手段,比如住院、甚至可能是电击,从生理的指标做诊断,采取的手段也是生理指标。
曲韵,心理咨询师

根据曲韵的介绍,我们可以把从事精神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作出如下分类:

  • 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经过医学院培训,有处方、诊断权,可以开具药物,并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诊治患者,一般为复杂或严重的精神疾病提供治疗。需要家庭医生转介推荐就诊。
  • 临床/注册心理学家(Clinical / Registered Psychologist):接受心理学教育,可以作出诊断,但不能开具药物,专注于心理疗法(如谈话)来帮助病人。主要涵盖行为问题、抑郁、焦虑等。需要家庭医生转介,有一定的Medicare报销额度。
  • 心理咨询师(Mental Health Counselor):接受心理学相关教育,不做诊断,无需家庭医生转介,没有Medicare报销额度。更多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婚姻、亲子关系,提供咨询服务。
  •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Mental Health Social Worker):从社会支持角度而非心理行为角度提供帮助。通过案例管理,整个社会资源,为受助人提供经济救济、家访调查等帮助。
  • 精神健康护士(Mental Health Nurse):一般是比较有经验,长期在心理诊所或者在精神病房的工作比较久的护士。
曲韵认为,除了“心理医生”这个概念存在误导性之外,华人的专业从业者还是相对较少,信息把握不够全面。与此同时,华人的文化传统有可能会导致心理援助的污名化。

“华人普遍来说还是讳疾忌医,我们有时候都不太愿意让人知道你身体不好,所以很多人还是觉得这个事情不要声张。”

马信诚则认为,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状况改善,人们对心理服务的态度也有显著改善。

“在我从业出20年多年前,确实大家会比较忌讳,我记得我们提供服务的时候,有时候做一个科普,我们甚至都很小心,不要说‘心理疾病’……不然的话直接没人来了。”

这个故事是SBS健康和福利倡议“Mind Your Health”的一部分。访问sbs.com.au/mindyourhealth,收听更多播客,并通过30多种语言了解更多关于健康的信息和故事。

您可以搜索关键词“心理茶室”,前往SBS中文网站sbs.com.au/chinese,或者下载应用程序SBS Radio, 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您喜欢的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请在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