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靠加密貨幣發達 一些華人成高風險投資大贏家

創業絕非易事,尤其是一間加密貨幣企業。多位澳洲華人企業家分享他們如何在一個難以監管的領域中游走,開展他們的高風險事業。

Cryptocurrency entrepreneur Jeff Yew.

Cryptocurrency entrepreneur Jeff Yew. Source: Supplied

要點:

  • 有加密貨幣企業家表示,亞洲人在投資新興資產方面通常更大膽
  • 一位加密貨幣投資者則表示,很多投資者可能擁大量加密貨幣但現金流不足,因為在他們出售之前,他們還沒有實際收益
  • ASIC 的 警告投資虛擬貨幣和 ICO 具有高度投機性

一次機緣巧合,王汀(Ting Wang)進行了他首次的比特幣(Bitcoin)交易。

他在 2015 年參與大型線上遊戲《盧恩傳奇》(又稱《江湖》)(RuneScape),在遊戲內交易物品,需要使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

當時,他以每個 300 澳元的價格出售了 10 個比特幣。

王汀表示,在事後看來這顯然是一個錯誤。他表示大家都會犯這樣的錯誤。但他亦表示比特幣從來不屬他的投資領域。

幾年後,王汀不單參與加密貨幣投資,他同時亦投資了其他的「代替幣」(Altcoin),他更為投資者創解了一個本地交易平台,以便投資者可以進入新興市場。

這一名在中國出生的澳洲人表示,他現在絕對可以退休。他對現在的狀態感到十分舒適,更表示現在沒有任何經濟壓力。
A capital raise next year is likely to turn Ting Wang into a ultra-high-net-worth individual.
A capital raise next year is likely to turn Ting Wang into a ultra-high-net-worth individual. Source: Supplied
現年32 歲的王汀,不僅有稅務、亦有法律及金融科技方面的背景,使他很快就實現了該領域的快速增長。

他表示,他們留意到在澳洲、中國、美國之間存在一些獲利機會。有時候,在澳、美之間的交易存在近 10%的價差。

這就是他們早期成功的原因,之後他們乘機創立 Coinstash。

從今年 4 月發起的集資中,該公司成功籌集 280 萬元。王表示 Coinstash 目前的計劃是允許澳洲人透過他們的數碼貨幣消費、賺取利息,甚至借貸(但現時仍需等待監管機構批准)。

比特幣價格強勢(撰稿時為 77,600元)及越來越多的機構接受虛疑貨幣交易有助推動該領域的發展與創新。

虛擬貨幣亦讓不少人致富。

王汀為其坐擁 42% 股權的布里斯本公司進行估值,目前估價為 2,000 萬元。

預料將在明年進行的另一波融資,勢將使王汀晉身資產逾 3000 萬的群組。
我並不是那種對生活很挑剔的人。私人飛機當然很好,但只會用於商業目的。
儘管王先生和其他人可能被歸類為加密貨幣富豪,但要提早領取現金並不容易。

他表示,僅是因為你的身價是 X,你透過持有比特幣或一間公司,在文件上顯示你坐擁數百萬元,但卻遠不同於手持現金,可以隨時消費。
Coinstash's co-founder Ting Wang.
Coinstash's co-founder Ting Wang. Source: Supplied
王先生表示他需要等待清償程序發生,即他的公司上市或被更大的參與者收購,然後股東,包括他自己,才能獲得現金回報。

他認為,要達到那個階段,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瞄準澳洲富有的一群

另一位加密貨幣的領域的華裔精英是澳洲華人龍子權(Jeff Yew)。

這位現年 27 歲的年青人於 4 月辭任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澳洲負責人一職,為富有的機構投資者推出他的始創公司——Monochrome Asset Management。

數碼資產管理公司 Monochrome 的大部份客戶是家庭辦公室及自我管理公積金的投資者,他們希望在資產負債表上增加比特幣或以太坊(Ethereum)等虛擬資產。

據龍先生所言,儘管該公司仍未進入澳洲的華人市場,但目前亞洲投資者的查詢量佔 Monochrome 的 30%。
在澳洲有龐大而富有的亞裔人口。在涉及新興資產投資時,亞洲人通常更大膽。
這名馬來西亞出生的企業家表示,比特幣富豪社區對披露他們的淨資產十分敏感。

他表示建立如 Monochrome 一樣,受監管的金融服務公司,而且特別專注於比特幣這樣的利基資產需投放的努力並不少。因此沒有多少人這樣做。

龍先生來自一個建築師家庭,在比特幣早期出現時,他已相信可以作為一種價值儲存。他首次是在塞浦路斯金融危機後,2013年4月4日, 的分享中得悉比特幣的概念。
Screenshot of Jeff Yew's first social post in relation to Bitcoin.
Screenshot of Jeff Yew's first social post in relation to Bitcoin. Source: Supplied
他表示政府基本上沒收了人們的積蓄自救。對他來說,聽起來十分不公平。人們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然後,把所有這些錢都存起來了。他問道,是甚麼讓政府有權沒收人們的資產?

而人們開始在評論中提出以比特幣作為替代方案,這就是他偶然發現該帖文的原因。

龍先生表示,他有超過 30% 但不到 60% 的個人財富分配在虛擬貨幣中,算是「比特幣世界」的保守分子。
我視比特幣為數碼資產。我是數碼資產的「大地主」,我不會將他的「資產」出售,只計劃以貸款或租賃的形式將它們貨幣化。
他表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比特幣成為他們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想擁有,但卻不想被人知道擁有多少。

羅斯(Derek Rose)是一名駐雪梨的加密貨幣記者,他在 2018 年的聖誕節崩盤中損失了價值 900 萬元的加密貨幣,他表示,儘管他們賠錢,也不願意讓人知道。

他表示,這不是人們想公開的事。

投資加密貨幣風險有多大?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因被比特幣崩盤而並失去畢生積蓄的投資者分享他們令人心碎的經歷,以警告他人。

8 月,一位匿名 Reddit 用戶表示,他將畢生積蓄投入到一種稱為槓桿期貨的交易中——押注比特幣的價值會繼續上漲。

他表示他開始了期貨交易,比特幣由1.7 BTC 上升至 2.1 BTC,這是典型初學者運氣。

當它意外大跌時,他說他無法照鏡子。

帖文中,他表示他完全搞亂了一切,把畢生的積蓄花光,得到了毀滅性的慘痛教訓。

為了印證他的故事,他更張貼了他在期貨交易中隨著比特幣下跌而不是升值而慢慢清算的截圖。
Prudent_Plum_7644/Reddit
Screenshot showing the investor's fund slowly draining away. Source: Prudent_Plum_7644/Reddit
聯邦政府的列出了與加密貨幣相關的風險,警告投資者如果在沒有事先進行研究的情況下購買 ICO 或加密貨幣,他們可能會損失「大量金錢」。

還警告澳洲交易員在通過無牌實體進行交易以投資其他金融產品(如加密期貨和期權)時要謹慎。

研究比特幣的英國軟件工程師斯迪爾(Stephen Diehl)表示,這些資產不會產生任何經濟價值。

他早前發表推文表示,這是一項純粹投機活動。人們對價格的隨機波動進行賭博,唯一的得著只是以「瘋狂」的成本在一家公司中來回進出。
他補充,比特幣仍然是一個「金字塔形投資計劃」,需要「更大的笨蛋」投資者才能使投資成功。

加密貨幣富豪 現金卻捉襟見肘

在將注意力轉向數碼資產領域之前,Jemma Xu 是一位傳統的銀行家。

這位常駐雪梨和北京的澳洲加密貨幣投資者和風險資本家將自己描述為一名普通,甚至可能是失利的投資者。

在經歷了 2017 年前所未有的瘋狂派勢後,比特幣的價格在 2018 年初的一個月內下跌了 65%。

Jemma 表示,如果她堅持下去,基本上她會擁有更多的財富。

自 2018 年崩盤以來,Jemma表示,她認為比特幣價格下跌 50% 至 80% 的任何情況都是暫時的,並相信數碼資產的基礎。

她未知在 20 到 30 年後,虛擬貨幣會否成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認為可能會有更好的事情出現。但是,在目前,她尚未看到更好的東西。

她表示除非她需要「現金」。否則,她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持有者」,或者說,就如那些發誓永遠不會出售其加密貨幣的投資者般堅持持有加密貨幣。

Jemma 不諱言,在社區中有很多加密貨幣富翁是澳洲人,不僅是亞洲人。

她指如果未能兌現他們的獲利,他們則無法享受奢華的生活。因此,絕大部份人仍過著非常正常的生活。有些人甚或現金匱乏,因為他們把錢綁起來,不願意賣掉

“如果他們沒有實現他們的收穫,他們就不能奢侈地生活。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過著非常正常的生活。有些人甚至可能現金匱乏,因為他們的金錢都被綑綁,不願意賣掉。

今年較早時,澳洲稅務局(ATO)投資者,他們具有數據匹配能力,以確保納稅人不會在兌現後,隱藏加密貨幣獲利並逃避納稅義務。

在此之前,她說,有很多投資者對比特幣等數碼資產有著長期的信心。因此,他們不會很快想要出售。

免責聲明:本文並不涉及投資建議或技術分析。在選擇投資類型前,宜仔細研究並考慮金融專家的意見。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5 October 2021 10:39am
By Tania Lee
Presented by Tracy Lo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