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細訴父女情】港人爸爸如何培育兩位醫科精英?

在澳洲,每年9月第一個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一位移民澳洲60年的華人爸爸,和他事業有成的女兒,一同向SBS中文分享他們的家庭故事。

Michael Chow and Clara Chow

周耀滔和周花影父女在家中接受SBS中文專訪。 Credit: SBS Chinese/Ranky Law

LISTEN TO
cantonese_2407_AusStory_MC image

【我不是名人】周耀滔醫生一門三傑 兩父女同年授勳

SBS Chinese

25/07/202330:38
華人獲得聯邦政府授勳,或是兩代同堂從事同一行業,在這個年代都不是新鮮事——但兩件事同時發生在雪梨牙科醫生周耀滔(Michael Chow)身上,和同樣行醫的女兒同一年獲頒勳銜,令他感歎:「我一生都好夠運!」

戰後在香港出生的周耀滔,還記得少時家境優渥,「有私家車,有電船,游泳有泳池,或者去深水灣。」在家庭支持下,16歲的他於1962年隻身來澳投靠親戚並入讀中學。

但後來家中船務生意不繼,他不得不考慮回港:「我有個同學的大哥,讓我學些技能才回去,不然來這裡(澳洲)如同遊船河,甚麼都學不成。」

於是,他在朋友推薦下學習護理並考取護士牌照,「有錢搵,又有嘢學」。他以此開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也從此走上了醫科道路。
1967年,恰逢加拿大吸納技術移民,周耀滔遠赴多倫多大學,一邊深造一邊從事研究工作,也在當地結識了日裔太太埴原三鈴(Misuzu Hanihara Chow)。她後來在麥覺理大學擔任日本研究部門主管。

由於澳洲政府吸引人材的政策,加上不適應加拿大的天氣,兩夫婦在1972年選擇回流雪梨。他們的大女兒周花影(Clara Chow)正是在此時出生。

「我想讀牙醫,但不能讀,因為有家庭、有女兒,我要賺錢。」
一個負責的父親,最緊要的一定要先顧著家庭。
他於1976年開始在新南威爾士大學讀牙醫,但因小女兒周花蘭(Carina Chow)隨後出生,他不能鬆懈賺錢,最終找到一份在夜晚和周末的醫院工作,兼顧學業和上班。

「人工比我在醫院每天做全職更好,但當時沒想到是非常辛苦!雖然是比較辛苦,但樣樣都很成功。」

1980年畢業後,他和同學合夥開設診所,開始了牙醫的職業生涯。他曾參與澳華公會的義務工作,並作為慈善機構扶輪社(Rotary)一員在2002年到剛獨立的東帝汶義診,其後還加入支援南太平洋島國醫生組織(DAISI),助人無數。
Michael Chow, Misuzu Hanihara Chow, Clara Chow and Carina Chow at Roseville Golf course around 1984-85
1984年,周耀滔一家四口在Roseville高爾夫球場留影。 Source: Supplied
如今,兩位女兒都成為醫學界精英——其中,,於2020年成為澳洲和新西蘭心臟學會(CSANZ)首位女性主席。

被問及職業選擇是否受父親影響,她表示,雖然小時候會去牙醫診所幫忙,但父母對她的發展沒有直接要求。「我對科學感興趣,也喜歡幫助人。父親經常幫助社區,因此我想從事和人們互動的科學工作,醫科便是兩者兼有。」

不過,作為結直腸外科醫生的妹妹周花蘭,則認為父親的醫學專業和樂於助人深深影響了她。「他很喜歡和我們分享醫學知識,還手把手教我,最終令我成為了一位手術醫生。」
從父親的角度,周耀滔覺得自己並無刻意培養女兒走上懸壺濟世的道路。他還分享了她們當年「棄科學從醫」的小故事。

原來兩姊妹中學畢業都是高分「學霸」,而周花影原本想讀生物醫學做研究,還獲得大學獎學金和保障實習機會,但她思前想後,最終還是讀醫科。

「她問我們:『媽媽爸爸,如果我讀醫你們會不會給錢交學費?』我說『一定的』,她就讀了。」

周花蘭的決定更「任性」,她報讀雪梨大學的航天工程,成功躋身僅有的3個獎學金名額,但最後竟然拒絕了這個珍貴機會。

「她(獎學金)排第二,但只有第一名可以保證畢業後去美國太空總署(NASA)工作,第二名只是有機會。她就拒絕了,她說如果不能去outer space(外太空),就去inner space(內心)。」
Michael Chow, Misuzu Hanihara, Clara Chow, Carina Chow and family in Toronto in 2010.
2010年,周耀滔到多倫多慶祝母親九十大壽,一家人四代同堂。 Source: Supplied
培育出兩位醫科精英,周耀滔是否有何教育秘訣?他坦言沒有,只是讓女兒自由發展。

「如果父母要求子女做這做那,不是子女自己的想法,其實很自私。應該給孩子自己考慮,然後大家坐下傾談。可能他們不知道父母的想法,你也要講明白,到底是他們自己想學甚麼,還是你想他們學甚麼。」

他也感觸地表示,父女三人能夠取得成功,全靠亡妻當年犧牲自己的事業,奉獻家庭。「結婚前她在聯合國工作,又有傳媒學位,大有前途,但卻作出了犧牲,照顧家庭。

「她總會在我下班回家後告訴我女兒的成長,又安排活動出去玩,讓我和女兒多些接觸。」

雖然兩夫婦的工作不同範疇,但周耀滔後來參與社區服務,以及牽線澳中官員交流、促進雙邊關係,善於交際、人面甚廣的太太也幫到很多。「如果沒有她,我不但社區工作做不到,所有事情都做不到。」
Michael Chow, Misuzu Hanihara, Clara Chow, Carina Chow and grandchildren at home's backyard in 2018..jpg
2018年,周耀滔夫婦與女兒及兒孫在家中後院合影。 Source: Supplied
兩位女兒則很感謝父母潛移默化的栽培。周花影表示,小時候澳洲很少能接觸中國文化、日本文化的機會,而父母會特意帶她們及本地朋友去中餐廳,感受不同文化。

「我們能在多元文化中成長,真的獲益良多。對各種文化深度進行了解,對人生和事業都有發展作用。」
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就是一家人聊聊亞洲、中國、日本,還有一起去這些地方旅遊。
周花蘭同樣最記得一家人玩樂、去其他國家旅遊的經歷。「很幸運我們年輕時就能看到世界這麼多地方,小時候真的從這些體驗學到了很多。」

父親節來臨,兩姊妹也藉此向爸爸送上祝福。姐姐作為代表送上了一件襯衫和一張父親節賀卡;而遠在布里斯本的妹妹則透過視像動情表示:「他是完美的父親形象,指引我們、激勵我們,為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帶來正面影響,孩子也喜歡和他在一起。」

「謝謝你成為我們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至於爸爸對女兒的期望——在今年姐姐(AM)、自己於國王壽辰獲頒勳位勳章(OAM)之後,周耀滔表示:「希望小女兒(周花蘭)明年也能獲得嘉獎!」
Michael Chow and Clara Chow
女兒周花影向爸爸周耀滔提前送上父親節禮物。 Credit: SBS Chinese/Ranky Law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

分享
Published 31 August 2023 10:53pm
Updated 1 September 2023 11:46pm
By Koma Cheng, Ranky Law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