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來自中國的舞龍如何見證澳洲百年歷史?

這條從1901年來到澳洲的舞龍,被視為一種生命的存在,更成為本地人身份認同的一部份。

1920s Loong MF3083.1.jpg

上世紀20年代「龍」在巡遊中。 Credit: Golden Dragon Museum

1901年前夕,一條來自中國佛山的舞龍「龍」(Loong)遠渡重洋來到俗稱「大金山」的維州本迪戈(Bendigo),亮相當地一年一度的復活節遊行,直至七十年代。

現已退休的「龍」被陳列在本迪戈的金龍博物館(Golden Dragon Museum),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完整舞龍,被列入了維州文化遺產名錄。在很多人心目中,「龍」是一種生命的存在,在英文中用「He」(他)稱呼。

農曆新年甫過,「龍」也以一種非凡的面貌和大眾見面——這條由絲綢、鏡子、竹子、翠鳥羽毛和紙漿打造的舞龍,在過去一年得益於墨爾本大學的文物保護團隊Grimwade Conservation Services、金龍博物館及大金山中華公會(Bendigo Chinese Association)的合作,重現光輝。
金龍博物館的行政總裁Hugo Leschen表示,對「龍」的保育獲得了維州政府的提供13.3萬元的資助。

「這對於一個保育項目而言是非常大的一筆資金。從頭到尾,從外到內,這個項目真的讓『龍』的保護達到了最高可能的國際標準。」

而墨大文化保育團隊中負責這一項目的Holly Jones-Amin博士介紹,從評估「龍」的狀況入手,保育工作主要包括了清潔、粘貼及縫合三個主要步驟,其中大部分的清潔工作是用吸力很低的吸塵器完成的,並使用了化妝刷那樣柔軟的刷子。

而其中的難點之一是鱗片上的絲綢太過脆弱,無法用縫合的方式來修復。

Jones-Amin說:「我們在修復鱗片的地方塗上與之相匹配的顏色,用微小的墨水、粘合劑將紙固定在那裡。這樣就可以防止絲綢變質,防止襯墊材料暴露或丟失。」
Dr Holly Jones-Amin.jpg
墨大文化保育團隊中負責本次項目的Holly Jones-Amin博士。 Credit: Grimwade Conservation Services
在本次項目中,團隊使用了源自海藻的粘合劑、在本迪戈當地購買的用具,還與當地的木工一起合作。

Jones-Amin對使用這些可持續性元素頗為自豪,而令她最感有趣的是,在與大金山中華公會的義工們並肩工作期間,聽到了很多歷史悠久的故事,關於「龍」的起源,關於本迪戈早期華人。

她說:「我們會有文物保護人員或文物保護專業的學生與社區成員並肩工作,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很有啟發性且有趣。」

「我們聽到了你們(華人)的故事,關於『龍』是如何為人所喜愛和驕傲。我們也聽到了某些人的祖父曾經如何照顧『龍』或是舞龍遊行前相遇的故事。人們所流露出的喜悅真的很有感染力,讓這個項目變得更加愉悅。」
Loong_3.jpg
保育團隊以照明燈進行特殊的修復工作。 Credit: Paul Burston and Grimwade Conservation Services
這個保育項目也獲得了兩個國家級獎項,包括2022年澳洲博物館和美術館(維州)的小型組織獎(2022 Australian Museum and Galleries (Victoria) Award for Small Organisations)和2022年澳洲文化材料保育研究所的傑出處理獎(2022 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Materials Outstanding Treatment Award)。

舞龍的百年延續

「龍」在澳洲的首次亮相是1901年本迪戈的復活節遊行。在整個20世紀初期,他的一大作用是在慈善活動中巡遊,籌集善款。

金龍博物館的研究員麥利(Leigh McKinnon)向SBS中文表示:「他並不是本迪戈的第一條龍。舞龍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901年的)九年前的1892年,但他是我們現存最古老的舞龍。」
1910 Loong MF0024.jpg
1901年進行巡遊的「龍」。 Credit: Golden Dragon Museum
他說:「本迪戈華人社區從1879年起開始參與慈善活動,籌款是本迪戈復活節遊行的一部份,而『龍』的遊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他是一張非常大的名片,不僅在華人社區,也在整個社區。」

「他是社區中一條非常成功的舞龍,不僅在本迪戈籌款,還在維州其他城鎮為醫院籌款,有時還在墨爾本和阿德雷德籌款。他的使用歷史很長,不僅被自己的社區使用,還被大金山中華公會慷慨地借給其他社區,在他們的城鎮展開同樣的籌款活動。」

在七十年的巡遊生涯中,「龍」曾多次在本迪戈以外的地方露面,最矚目的是1901年5月在墨爾本舉行的澳洲第一屆國會揭幕儀式。當時的儀式由時任王儲、後來成為國王的佐治五世主持。

金龍博物館的行政總裁Hugo Leschen表示,「龍」可能是那次活動中僅存至今的見證者之一。
1901 May Loong Federation Dennis OHoy Collection 3.jpg
「龍」在1901年5月於墨爾本的國會揭幕儀式上巡遊。 Credit: Golden Dragon Museum
而在一個世紀後,「龍」再次出現在2001年紀念澳洲聯邦成立一百周年的墨爾本大遊行中。

「龍」最近一次亮相本迪戈復活節遊行是在2019年,當時他與另外兩條舞龍「新龍」(Sun Loong)和「夜龍」(Yar Loong),一起歡迎「大金龍」(Dai Gum Loong)駕臨。這些舞龍目前都藏於金龍博物館中。

120年間那三條舞龍使命更迭——「龍」在1970年由「新龍」接棒,而「新龍」在2019年退休,再由「大金龍」傳承下去。
Sun Loong MF2207.jpg
「新龍」現在也已退休。 Credit: Golden Dragon Museum
研究員麥利說:「這三條舞龍特別有趣,因為他們就像一個序列或一系列相互啟發的舞龍,靈感來自於彼此。所以當『新龍』在1969、1970年製作時,他是故意被做成清朝風格的舞龍,和2019年的『大金龍』一樣——這是非常特別的龍之三重奏。」

而「夜龍」則是1939年在香港製造,可以像燈籠一樣被點亮。

除了上述4條廣東特色的舞龍,博物館還有一些來自中國北方的陳列品,包括一條由甘肅贈予的迄今三十年歷史的舞龍。

Hugo Leschen將這些舞龍比作自家孩子:「雖然我們有很多舞龍,但我們像愛孩子一樣愛他們,我們對他們的愛是同等的。」

他鼓勵人們趁著「龍」經過暴雨修復後精神飽滿,前往金龍博物館一睹這些舞龍的風采。
Yar Loong 1939 Charles Sleeman GDM1799.1.a.jpg
1939年在香港製造的「夜龍」。 Credit: Golden Dragon Museum

舞龍的意義

「龍」在澳洲的百二年間,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移民尤其是華人社區的構成和面貌也與百年前迥異。

在淘金潮時期,本迪戈四份之一的人口是在中國出生;如今,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儘管全澳華裔人口增至140萬,但在本迪戈,海外出生地的前五位中並沒有中國。說普通話的有717人,僅佔當地人口的0.4%。

淘金潮時期的華人及中國文化在當地留下了哪些印記?舞龍對本迪戈乃至整個澳洲社會又有何意義呢?

在本迪戈土生土長的研究員麥利相信「龍」是當地身份認同的一部份。「你來自本迪戈,你就知道你會聽到舞龍的鑼鼓聲。不管你自己來自甚麼背景,這都是我們本地身份的一部份。」
Dai Gum Loong 2019 DSC05844.jpg
現在承擔本迪戈遊行任務的「大金龍」。 Credit: Golden Dragon Museum
麥利自小對伴隨其成長的中國文化和歷史產生濃烈興趣,這也成為他攻讀學位和持續研究的方向,甚至成為其「一生的興趣和激情所在」。

他與金龍博物館前總經理Anita Jack合著書籍《Loong: Bendigo's Golden Dragon》,充份展現其熱忱。

「『龍』本身是華人社區的一個很好的象徵,他於1901年在白澳政策開始實施的高峰期來到澳洲,這是特別針對華人及其他非白人社區的限制。但他在那些年活了下來,得到了照顧。他作為一個像徵,在華人社區之外也很受歡迎和尊重。」

「他活到了一個更加開放的多元文化時代。因此我認為在某些方面,他是關於澳洲華人從殖民時代至今的韌性的極好象徵。他對我們所有人都有一種啟示,即文化尊重和文化共享的多元文化主義的重要性。」
1961 Loong MF2787.jpg
1961年在遊行中的「龍」。 Credit: Golden Dragon Museum
Hugo Leschen表示:「也許有華人血統的人與『龍』會有一種特別的共鳴,而我認為,對其他澳洲人而言,應該反映出從1901年到今天,『龍』一直是我們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見證了如此多的歷史,他不僅在過去提醒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時代,多元文化是多麼重要。尊重和享受彼此的文化並在適當的時候參與其中,這是多麼重要,最重要的也許是相互學習。」

而通過保育項目「結識」的Holly Jones-Amin博士則認為,「龍」在慈善募款及文化包容方面的意義都「非同尋常」,同時她也十分看重「龍」作為澳洲故事的元素在國際上的潛在影響。

「去參觀『龍』的人們繼續講述著這個故事——還有媒體——像這樣的活動令在澳洲和其他國家的人都能夠更多地了解『龍』。他從中國走海路(來澳),現在他在我們的飛機和尖叫聲中出行,以促進和分享澳洲故事,而這些故事原本在國際上並沒很多人知道。」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0 February 2023 1:44pm
By Helen Chen
Presented by Koma Che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