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視自己為我的領導」:伴侶簽證申請人遭受家暴的自白

據 SBS 中文了解,在澳洲 2021-22 年度的移民計劃中,有 755 名伴侶簽證申請人稱自己遭受家庭暴力,其中 721 人的永久居留權申請最終獲批。

要點:
  • 無論簽證情況如何,家庭暴力受害者都不必為留在澳洲而去維持一段關係。
  • 澳洲統計局 (ABS) 數據顯示,四成 15 歲或以上澳洲人曾經遭受過身體或性暴力。
  • 心理學家和家暴救助組織表示,移民女性受害人在尋求幫助時會面對更多障礙。
本文含有涉及家庭暴力及自殺念頭的內容。

2017 年,Amy (*化名) 來到澳洲讀書。隨後,她愛上了一個「靦腆、可愛、真誠」的男性,以為他們會一直幸福美滿地生活下去。

Amy 原本可以自己申請永久居留權。但為了幫助對方經營小生意,她放棄了學業,將留在澳洲的希望寄託在其身上,選擇由對方擔保申請伴侶簽證。

但不久後,Amy 注意到眼前的男朋友「有一點暴躁,脾氣不太好」,經常在工作時砸東西並辱罵她。

「在他的認知裡面,他是我的領導,他要控制我的行為,他要把我訓練得像個工具人一樣,他認為這樣才能把生意的利益最大化。」
他還把這種認知帶到了我們的關係裡面,就變成了一種權力失衡的不對等的關係。
Amy
漸漸地,口頭辱罵變成了肢體暴力。 Amy 接受 SBS 中文訪問時表示,自己曾在一星期內,身上出現 17 處傷口,包括胸部近 10 厘米的淤血,都是在被對方拳打腳踢所造成。

她說:「壓力很大的時候,我也有想過自殺…… 但理智控制了我,因為我的父母還活著,我還沒有盡到贍養他們的義務。」
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最新數據,約 800 萬 (41%) 15 歲或以上的澳洲人曾遭受過身體暴力或性暴力。

其中,23% 的女性和 7.3% 的男性報告指,自己遭受過來自親密伴侶的暴力。
心理咨询 record.jpg
Amy 的心理諮詢記錄顯示,她曾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Credit: supplied by Amy

是否應報警的掙扎

Amy 表示,當她意識到自己處於一段「不平等的關係」後,她為是否報警而掙扎了很長的時間。
當時我拿的是伴侶簽證的過橋簽證。我很擔心,不知道報警後會不會被取消簽證。
Amy
她說:「我是希望簽證能夠有一個穩定的狀態,至少讓我這個 (簽證申請) 案件有個結果。不然(如果我不知道之後會發生甚麼),報警是沒有意義的。」

Amy 說,她後來從一位人權律師了解到,在伴侶簽證擔保期間遭受家庭暴力的申請人,不必維持這段關係也可繼續申請永久居留權。這給了她一線的希望。
收聽節目
CANTONESE SETTLEMENT GUIDE 12052023 image

【移民困境】在澳洲應如何防止家庭暴力?

SBS Chinese

10/05/202305:57
據 SBS 中文了解,在 2021-22 年年度的移民計劃中,有 755 名伴侶簽證的申請人表示自己遭受家庭暴力,其中 721 人的永久居留簽證申請最終獲批。

Amy 向 SBS 中文表示,自己當時幾乎每天 24 小時受到監視,基本沒有自由時間。2021 年 3 月的一天,她趁著去看醫生的機會終於逃離。

為了避免當時伴侶的懷疑,她只帶了一個背囊,裝了筆記簿電腦和一些衣服。順利逃離兩天後,她終於鼓起了勇氣報警。
我當時覺得是一種逃命的狀態…… 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已經瀕臨崩潰。
Amy
「我真的很害怕,我報警他會不會報復我?但我當時已經想清楚了,報警才能活下來。」

報警後,Amy 在政府提供的庇護所裡住了三個月。等待了數月後,Amy 的永居申請於 2021 年 8 月獲批。
MicrosoftTeams-image (28).png
Amy 於 2021 年 8 月正式成為澳洲永久居民。 Credit: Supplied by Amy
聯邦內政部一位發言人向 SBS 中文表示,澳洲對針對任何人的家庭暴力都是「零容忍」,無論他們是永久居民抑或臨時簽證持有人。

澳洲移民法規允許一些簽證申請人 (主要是伴侶簽證申請人) 在遭受擔保伴侶的家庭暴力導致關係破裂後,獲得永居簽證。
澳洲政府將會在 2023-24 年聯邦財案中投入更多資金,來幫助遭受家暴的簽證持有人。
聯邦內政部發言人
發言人補充:「自 2023 年 3 月 31 日起,《1994 年移民條例》(Migration Regulations 1994) 下的一項新文書明確了對家庭暴力的證據要求,減少了家暴受害者依據《家庭暴力條款》(Family Violence Provisions) 申請簽證的負擔。」

家暴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Amy 向 SBS中文表示,自己當時和前任的父母住在一起,她發現暴力在這個家庭裡並不是甚麼新鮮事。

Amy 說:「他父母之間也存在很嚴重的家庭暴力,他爸爸也打他媽媽…… 他父親經常用家鄉話罵他的母親,罵得很兇。」

她認為,這種「不健康」和「不平等」的父母關係,對前任的暴力行為產生了深遠影響。
我感覺整個環境好像 (他們都認為) 暴力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Amy
澳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大約有 260 萬 18 歲及以上的澳洲人 (13%) 曾在 15 歲之前目睹過父母間的家暴情景。
墨爾本心理學家趙昱瀅向 SBS 中文表示,在家暴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對暴力「深惡痛絕」或者「合理化」這一行為。

「如果他 (孩子) 同情母親的話,他就會立志,當他長大成為一個丈夫的時候,堅決不會這樣。」

「但是,也有可能他認同的是他的父親,因為他父親在這個關係裡是一個強權角色。如果他從心理上認同了父親,那麼很有可能他就會合理化他 (父親),覺得這個事情 (家庭暴力) 是正常的。」
chart.png
澳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遭受來自親密伴侶暴力的受害者絕大多數是女性。 Credit: ABS

沉默的大多數

趙昱瀅說,在她工作的三年中,前來諮詢的大多數家暴受害者都沒有報警。

1800RESPECT 是澳洲性侵犯與家庭暴力救助服務組織。該機構的一名發言人向 SBS 中文表示,來自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人可能會遭受其他額外形式的家庭暴力,在尋求支援方面亦會遇到更多障礙。

發言人說:「(這些障礙) 包括語言不通、歧視、移民 (包括簽證) 的問題、缺乏家庭和社區的支持…… 以及對獲得幫助和保護的法律系統了解有限。」

趙昱瀅亦強調,財務被管控、缺乏社會關係和語言障礙等,亦可能會阻礙移民女性受害者尋求幫助。

她說:「如果她有孩子,在這邊報警或者婚姻破裂對她來講,可能要獨自生活、撫養孩子。那獨自承擔責任的恐懼、壓力和未來未知等等,會讓她選擇留下並原諒。」

趙昱瀅說,與大多數沉默的受害者相比,找她做心理諮詢的受害者只是小部份。但她表示,能夠選擇向外界披露自己的經歷已經屬於「相對不錯」。
至少她知道有一些渠道可以去找。可能我們沒看到的更多人,她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求助。
趙昱瀅
MicrosoftTeams-image (27).png
Amy 說,自己已經讀完社工課程,未來將致力於從事幫助遭受家暴的未成年人士。 Credit: Supplied by Amy
離開前任後,Amy 搬了家,修讀社工課程。她說,走出家庭暴力的陰影並不容易,有時候她還會發噩夢,夢到那些她最害怕的東西。

她說:「有時候發噩夢,我又被人家追著打。醒了我就會說:『很好,那些只是做夢而已。你看,你現在不是躺在香噴噴的床上嗎?很安全,你不用害怕』。」

Amy 說,自己在報警後收到很多善意的幫助。她現在致力於成為一名社工,幫助遭受家暴的未成年人士。

她鼓勵那些和她有類似經歷的受害者,不要害怕尋求幫助。
你只要有勇氣脫離這種關係、向外界尋求幫助,這個社會全都是願意幫助你的人。
Amy
她說:「我們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我們不僅限於此。我們是倖存者。我們會活下來,我們會生活得更好。」

如果讀者或身邊有人正遭受家庭暴力,請致電以下熱線: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23 May 2023 12:38pm
By Nicole Gong, Tianyuan Qu
Presented by Winmas Y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