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疑開發新洲際彈道飛彈系統 美國將施新制裁

北韓表示,最近兩次導彈試驗的重點是研發偵察衛星。但美國表示,試驗「涉及一種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 (ICBM)」,一名美國官員指這是「嚴重升級」的情況,北韓將會受到新制裁。

People watch a TV showing a file image of North Korea's missile launch during a news program at the Seoul Railway Station in Seoul, South Korea, on Saturday 5 March 2022

Source: AP, AAP / Ahn Young-joon

根據北韓指,2月26日與3月4日的發射主要是為了開發一顆偵察衛星。但美國國防部表示,根據嚴格的分析,北韓以研發偵察衛星為藉口,實際上是為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在做準備。

任何此類發射,都意味北韓結束自2017年以來自行採取的暫停測試,並將導致朝鮮半島及其他地區的軍事緊張局勢升溫。

北韓至今進行了3次洲際彈道導彈試射,上一次在2017年11月試射的火星-15型(Hwasong-15),被認為射程足以到達華盛頓和美國本土的其他地區。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 John Kirby)在周四表示,北韓最近兩次試射都「涉及一種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北韓在2020年10月的閱兵典禮上首次展示了這種系統。

柯比指,雖然北韓這兩次發射都沒有顯示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或能力,但顯然是為了「在未來進行全射程測試之前評估這個新系統,並可能偽裝成太空發射」。
This photo provided by the North Korean government shows, what it says was, a test launch of a hypersonic missile in North Korea on 5 January 2022
Source: AP, AAP
在2017年洲際彈道導彈系統試射前,北韓進行了一系列具威力的火箭發射,並堅稱這是更廣泛民用太空計劃的一部份。

有關發射是在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在周五報導,領導人金正恩參觀了發射場,並下令要把發射場擴建和變得現代代,其命令加劇了洲際彈道飛彈測試已迫在眉睫的猜測。

朝鮮已經因其導彈和核武器計劃,而受到嚴厲的國際制裁。

但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最新的測試是「嚴重升級」。財政部將在周五宣布新措施,以防止北韓獲得「外國物資和技術」以推行該計劃。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表示,有關政策是反映北韓「非法和破壞穩定的活動會有後果」,外交談判是朝鮮唯一可行的路。

柯比表示,美國「仍然致力於外交途徑」,但「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確保美國和盟國的安全」。

在東京,日本防衛省表示,與美國的結論相同,並補充說,2 月的發射高度為 600 公里,飛行距離約為 300 公里,而 3 月的發射高度為 550 公里,飛行距離亦約 300 公里。

日本稱這些測試是「對和平與安全的威脅......是永遠不能容忍的」。

至今已進行9次武器測試

當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在2020年閱兵式上亮相時,軍事分析人士表示,導彈似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路機動、液體燃料導彈,並且設計可用於攜帶多個彈頭的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multiple independently targetable re-entry vehicle)。

觀察朝鮮的人士持續警告指,平壤在閱兵式上展示的設備可能是原型模型或模型,在測試之前,沒有證據證明可運作。

自金正恩於2017年時,與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展開一系列高調的外交往來活動以來,朝鮮一直實施自我暫停測試洲際彈道導彈和核武。

但談判後來破裂,外交關係自那時以來一直不好,雖然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努力想恢復,並提供新的談判。

北韓在1月份開始暗示,可能會取消自我暫停測試,北韓今年已經進行9 次武器試驗,包括被禁的高超音速和中程彈道導彈。

北韓亦進行了多次火箭發射,被美國和其他國家指是偽裝的遠程彈道導彈試驗。

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將是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的挑戰,尹錫悅誓言會對北韓的挑釁採取強硬立場。

尹錫悅並未排除與北韓對話的可能性,但分析人士認為,他的鷹派立場使他處於完全不同的位置,並大大減低有實質性接觸的可能。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1 March 2022 5:58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2:55pm
By SBS News, Hiu Ching Lam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