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小島輻射量比切爾諾貝爾高一千倍

而這個小島就位於澳洲與夏威夷的中間,距離凱恩斯(Cairns)只是三千八百多公里。

In this May 21, 1956 file photo, the stem of a hydrogen bomb, the first such nuclear device dropped from a U.S. aircraft, moves upward through a heavy cloud and comes through the top of the cloud, after the bomb was detonated over Namu Island in the Bikin

In this May 21, 1956 file photo, the stem of a hydrogen bomb, the first such nuclear device dropped from a U.S. aircraft onto Bikini Atoll, Marshall Islands. Source: AAP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今星期刊登的指,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的鈈(Plutonium)濃度比原先估計高出很多。

冷戰時期核試

二次大戰結束後,1946年至1958年期間,美國利用馬紹爾群島的埃內韋塔克環礁(Enewetak Atoll)和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作為核試原爆點,進行67次核試,當地居民在一次又一次核彈投擲之下紛紛離開他們的家園。

1952年,在埃內韋塔克環礁,美國引爆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一種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核裝置,而當時的爆炸威力將其中一個小島伊魯吉拉伯島(Elugelab)完全摧毀。而在比基尼環礁,美國於1954年測試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氫彈喝彩城堡(Castle Bravo),當時科學家預計爆炸威力為6兆噸,但科學家計算錯誤,最終爆炸威力為預期的兩倍半,達15兆噸。

核廢料儲存設施失效

而美國將核測試後的廢料統統儲存在其中一個小島魯尼特島(Runit Island)的巨大、直徑115米的混凝土圓頂之下。過去有擔心儲存在魯尼特島的核廢料會流出太平洋,不過直到現在才有證據顯示核輻射的影響有多嚴重。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指這些核爆測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環境污染,對島上的原住民造成了長期的不利健康影響」。

放射性物質濃度令人擔憂

研究人員在多個地點,包括魯尼特島和比基尼環礁,測試土壤和食物中放射性物質的水平。其中,魯尼特島的放射性物質的水平令人擔憂,巨大混凝土圓頂發揮不起作用,應該警告居民不要使用該島。加上風化和海平面有機會繼續上升,令島上放射性物質可能從島上沖刷到大海中,進一步污染潟湖和海洋。而在比基尼環礁上,研究人員發現特定放射性物質的濃度「比切爾諾貝利或福島災區的樣本高出15至1000倍」。

雖然在冷戰高峰期間,居民都被驅離馬紹爾群島,但許多人已經返回島上居住。馬紹爾群島共計有29座環礁及5座偏遠島嶼,全國三分二人口住在馬久羅(Majuro)和伊拜(Ebeye)兩環礁的島上。據報,現有超過600人居住在西北面的埃內韋塔克環礁、魯尼特島和Enjebi。

核試後遺症?

有當地人已經抱怨患癌症比率增加和有嬰兒有先天缺陷。

在馬紹爾群島,最常見的死因是糖尿病,一種與甲狀腺失調有關,第二個最常見的死因是癌症。

1998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表示比基尼環礁「在目前的輻射程度而沒有任何補救措施的情況下,永遠不應重新安置居民」。
Distance between Cairns to Marshall islands
Distance between Cairns to Marshall islands Source: GoogleMap

分享
Published 17 July 2019 4:23pm
Updated 17 July 2019 4:31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