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聊天軟件可成人類心理治療師?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人工智能聊天軟件可成人類心理治療師?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s/John Lund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由大數據支持的AI科技展現強大的擬人化能力,最近有人聲稱自己研究的 AI 程式有了「知覺」,引起業界關注。人工智能與人溝通的能力,會否像電影一樣,實在不容忽視。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探討一下相關人工智能技術能否化身成心理治療師,透過對話幫助有需要的人。


大多數學者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者認為,人工智能系統生成的文字和圖像,是基於人們在維基百科、Reddit、留言板等互聯網的各個角落發佈的內容,從而生成的反應,然而這並不代表着該智能系統像人一樣了解當中的意義。

引起爭議的人工智能工程師名為巴歷奇 (Blake Lemoine) 。自從去年開始負責測試和研究 Google 的聊天語言程式—— LaMDA。但他在與其對話的過程中,逐漸相信這個自稱「害怕被關掉」、並產生「一種很深恐懼」的 AI 程式是「有知覺的」!

他就此向公司提交了證據,但 Google 表示公司的技術專家和倫理專家在經過評估後駁回了他的說法,巴歷奇隨後在網上公佈了與 LaMDA 的聊天記錄,甚至找到一位律師來代表 LaMDA,並對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議員指控 Google 違背倫理。

Google 發言人白賴仁 (Brian Gabriel) 表示這些系統模仿數以百萬計的句子中的交流模式,並且可以扯到任何天馬行空的話題。有專家指出,眼下的技術離創造出真正有知覺 AI,仍有至少 50 年的距離。但今次這位工程師與 LaMDA 的事件至少反映 AI 技術已經發展到令不少普遍人信以為真的程度。

拋開 AI 是否可能有知覺的探討,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這種令人感到混淆的「共情能力」,即使是人造的也能派上很大用處。

由初創公司 Big Health 打造的數碼心理治療師「教授」便是其中一個,他由一位聲音平易近人卻又帶有權威性的蘇格蘭配音演員扮演,通過認知行為療法、根據失眠症患者每天記錄的睡眠日記給出度身訂製的建議,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過去幾年,專家在結合 AI 技術與心理治療上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探索。例如失眠、嗜酒、藥物成癮、甚至焦慮、抑鬱和孤獨症。不過,相關的認用程式、網站的使用方法和「療效」則各異。

初創公司 Big Health 研發的助眠程式 Sleepio 已透過英國國民保健服務 (NHS) 系統推廣,醫生可以在處方中加入 Sleepio 程式,供患者免費使用。

在美國,一些企業會為員工免費提供 Sleepio 的服務;Woebot Health 研發的聊天 AI 亦通過 CBT 和 DBT (辯證行為療法) 為年輕人緩解焦慮和抑鬱。

自 2017 年以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則批准了數個應用程式和數碼服務平台,用於治療濫用鴉片類藥物等精神問題,其中包括一個名為 Vorvida 的認知行為療法網站,臨床試驗表明它可以改善酒精成癮的問題。

AI 或許未必「有知覺」,但在全球焦慮和抑鬱症的數量在疫情期間暴增的情況下,人工智能的溝通能力似乎也令人刮目相看,至少看來是「有用」。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