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 專訪】香港浸大傳理系師生訪澳 談香港未來記者挑戰

IMG_8184.jpg

香港浸大傳理系師生接受 SBS 廣東話節目訪問。 Source: SBS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 30 多位同學及他們的隨行老師近日到訪澳洲,其中一站來到 SBS 廣東話節目接受訪問。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師生近日來訪澳洲。這集【開心星期三】中,鄺美玲訪問傳理系的國際新聞部高級講師尤因(Robin Ewing)、隨團的行政人員魏銘(Wei Ming)以及兩位學生代表郭穎琳(Charlotte)和張熙桐(Jayde ),談談香港的新聞自由,以及新科技和社交媒體對於未來記者的影響。

香港國安法對未來記者的影響

傳理系高級講師尤因表示,作為新聞教育工作者,教師們也擔心香港的政治環境將影響學生記者未來發展。他們著重裝備學生並指導他們遵從法律框架。

她補充,新聞教育工作者不鼓勵學生自我審查。他們致力支援學生出版,希望學生報道出完整的香港故事,並秉持新聞的基本方針,包括準確地報道事實、驗證資料來源、平衡多元觀點的完整呈現等。
主修中文新聞系的郭穎琳指,近年因社會動盪,眾多香港華文媒體倒閉,但獨立媒體的興起令她感到有希望。即使媒體普遍憂慮「碰到紅線」,但不代表沒有機會讓記者發揮。

而張熙桐稱,作為學生報編輯,就著香港記者、藝術家離散海外的議題,學校也有空間讓學生自由創作。就算涉及敏感話題,學生仍然可以運用想像道出故事。

投身社會後難免受到各方面的制肘,但她相信學生們不會忘記這份決心和信念。

郭穎琳又指,香港新聞工作者移民未必是壞事,華人團體和社區於不同國家日益增加,加上社交媒體的普及,記者不一定在香港說香港故事。從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角度看,散落各地的香港人仍然在做香港新聞。

新科技對新聞工作孰好孰壞?

針對人工智能 ChatGPT 可能代寫新聞或取代記者工作的問題,張熙桐強調,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類記者的親身採訪和情感表達。

張熙桐的畢業作品講述香港清潔工的工作內容、環境和相關制度,她認為 ChatGPT 不可能像她一樣全面的深入調查。

突發或國際新聞方面,ChatGPT 的確可以幫助記者搜集資料,但她認為新聞不全是這樣。作為人類,記者可以親歷其境,以情感訴說社區故事。

而郭穎琳則指,人工智能作為工具可以幫助記者發想,但無法取代採訪工作。記者和人工智能應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新聞教育方面,尤因聲稱,教育者不斷更新課程內容與時並進。事實上,ChatGPT 是一項「頗令人興奮」的發展,作為工具可以有很多正面用途。

她認為記者不應懼怕新科技,更不能強行禁止,而是將它們套用於記者的日常工作。她更指記者可利用 ChatGPT 幫助分析和概括極為艱澀的資料。

教師們在課堂中加入了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資料新聞學的內容,課程包含 ChatGPT 和人工智能的應用。
收聽節目
人工智能 CA 20230116 - AI and jobs image

人工智能殺到埋身 工種需求勢起變化

SBS Chinese

16/01/202306:40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