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百寶箱】國際母語日

languages of the world

Source: Getty images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每年2月21日是聯合國國際母語日。今年聯合國特別鼓勵人們學習外語,以促進多元文化及語言多樣性。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講解本年國際母語日的主題及意義。


不論在自我認同、溝通、社會融合、教育及發展等範疇,語言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語言所面臨的挑戰及消失的威脅卻日益嚴峻。當語言消逝,世界上豐富多樣的多元文化便會隨之而消失。同時,人類亦將可能失去創造美好將來所需要的寶貴資源,包括機遇、傳統、記憶、獨特的思維及表達方式。世界上約有7000種語言,其中超過一半很可能會在數代人的時間內消失。在這些危在旦夕的語言中,有超過96%語言的使用者只佔全球人口的4%。相反,目前在教育系統及公共空間佔有重要地位的語言,則只有數百種語言;而在數碼媒介及互聯網中廣泛使用的語言,更不足100種。

故此,為促進多元文化及語言多樣性,並為保護可能消失的語言,聯合國自2000年起在每年2月21日,在世界各國舉行國際母語日,以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語言是保存及發展人類物質及非物質遺產最有力的工具。各種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不僅有助實現語言的多樣化及語言的教育,亦能提高對全世界各語言和文化傳統的認識,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對話的基礎上,促進世界人民的團結。2018年國際母語日的主題為:保持語言多樣性並促進使用多種語言,以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促進可持續發展,聯合國認為,人們必須獲得以母語及其他語言接受教育的機會;只有掌握第一語言或母語,人類才能獲得閱讀、寫作及計算能力等基本技能。除此以外,本土語言,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及原住民語言,更能夠傳播文化、價值及傳統知識,在促進實現可持續未來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016年澳洲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澳洲有三份之一人口在海外出世。但越來越多年輕澳洲人對學習外語失去興趣。整體12年級學生學習外語的比率,由1960年代的四成,下跌至2016年的12%,更加充份突顯2018年國際母語日主題的重要性。有語言學人類學家表示,越來越少人有興趣學習外國語言,是由於社會出現單一文化心態(monocultural mindset),擔心假如情況持續,會令民族語言教育陷入危機。詹姆士庫克大學的伯特格(Juliane Boettger)博士說,問題的主因,是澳洲受英式文化主導、受白人文化主導,導致其他民族語言被忽視,甚至形成新移民必須學習英文的壓力。因此,新移民抵達澳洲便會放棄自己原本的母語,並以英語與自己的子女溝通。

的而且確,融入社會相當重要。但保留個人本身的文化及語言,亦同樣重要。究竟如何可以在兩者取得一個理想的平衡,實在值得大家認真思考。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