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都可以係假】假資訊橫行 公眾可如何分辨?

Hao blong faenem mo luk save kiaman nius o storian long Ostrelia

如何識別和打擊澳洲的虛假新聞和錯誤訊息? Source: iStockphoto / nicoletaionescu/Getty Images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在資訊以光速傳播的世代,真假變得越來越難以分辨。無論是假新聞、錯誤訊息或虛假訊息,後果都是一樣,扭曲現實可能會影響民眾的觀點、信仰,甚至重要的決定。


重點
  • 研究表明,澳洲人是世界上分享最多不可靠文章的人之一。
  • 科技進步令假新聞在網上出現時顯得更加真實。
  • 當假新聞證實民眾已萌生的念頭或懷疑時,會嚴重影響民眾的行為。
錯誤訊息已成為數碼時代的大問題。

皇家墨爾本是大學一個事實查核的部門,其副主任達斯( Sushi Das) 表示,錯誤訊息是指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分享的錯誤訊息。

另一方面,假訊息是有人故意捏造出來欺騙他人的假訊息。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開玩笑、政治宣傳或以點擊率賺錢。

事實查核人員如達斯和她的團隊這樣的會審查社交媒體上的「爆紅」內容,以識別可能包含錯誤訊息或虛假訊息的貼文。

然後他們進行徹底的研究以驗證內容的準確性,這有助於確保與公眾分享準確的資訊。

達斯指出,澳洲存在大量錯誤訊息和虛假訊息。她說,現時的新聞頭條經常在社群媒體上散播假訊息。

達斯指「例如,目前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正在發生戰爭。有圍繞那場戰爭的錯誤訊息和虛假資訊。中東還有另一場戰爭。有有關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局勢,還有與此相關的很多錯誤訊息和虛假訊息。我們也經常看到金融詐騙和與健康相關的錯誤訊息。」
Left to right: Dr Timothy Graham, RMIT FactLab Sushi Das, Dr Darren Coppin.
左至右: 數碼媒體副教授格雷厄姆(Timothy Graham)博士,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事實查核部門副主任達斯( Sushi Das), 科平( Darren Coppin)博士。

社交媒體效應

社群媒體平台是重要的廣告工具,廣泛用於溝通和交流想法,並採用先進的演算法,根據用戶的喜好和活動自訂用戶內容,從而提高參與度和相關性。

但是,數碼媒體副教授格雷厄姆(Timothy Graham)博士解釋,這些演算法是如何無意中傳播假新聞和錯誤訊息。

格雷厄姆博士表示「內容會出現在用戶認為吸引的動態消息中。人類對於情感豐富的媒體內容,都很容易在社交上、情緒上投身其中,而這些消息並不一定是事實。

他補充說,社交媒體平台放大和推廣內容,產生強烈的用戶反應。大家傾向於分享能引起強烈情緒反應的內容,無論內容是正面的還是負面。

錯誤訊息可能來自多種來源,例如真正的錯誤、有偏見的報導、煽情的內容以及刻意的政治、意識形態或經濟操縱。

陰謀論通常涉及有關秘密陰謀的複雜故事。相比之下,錯誤訊息涵蓋範圍更廣的虛假或誤導性訊息,可能涉及或不涉及陰謀因素。

其中一個陰謀論的例子,是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事實查核部門( RMIT Fact Lab)團隊在調查關於

該論述聲稱,這項行動目的目的是使時裝業更具可持續性,是、銀行和政府追蹤和控制民眾的策略。

達斯表示「這是錯誤的,這是不正確的,這些代碼告訴你有關商品的詳細信息、衣服的製造地點、衣服的製造是否符合道德規範、洗滌說明和布質細節。但是,當然,有人認為這些都是關於跟踪人」
Woman scanning a QR code from a label.
一名女士正在服飾店用智慧型手機掃描標籤上的二維碼。 Source: iStockphoto / javitrapero/Getty Images/iStockphoto

錯誤訊息的影響

在雪梨的行為科學家科平( Darren Coppin)博士表示,自語言誕生以來,錯誤訊息就一直存在。

但是,它現在是一個更普遍的問題,具有重大的社會影響。

在以往,大家從當地社區、家庭和文化中獲取事實、真理和信念。現在,我們從世界各地和各種來源接收資訊。

科平博士指「根據的一項研究,澳洲人是世界上分享最多不可靠文章的人之一。80%的人會分享他們認為可疑的文章。因此,這顯然使我們面對的假新聞和錯誤訊息的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他解釋,錯誤訊息或虛假新聞可以透過證實預先存在的信念或懷疑,來明顯影響人類行為。這種效應可以延伸到投票,其中公共政策反映受虛假新聞影響的態度,而政治人物試圖吸引公眾。

科平博士回憶「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在新冠肺炎各個方面,都看到很多錯誤訊息的問題。總幹事表示,我們不僅在對抗疫情,我們還在對抗訊息流行病。」

科平博士也指出以下是人類有意或無意傳播虛假消息的原因。
假新聞利用了人類對不確定性的厭惡。我們絕對渴望安全和控制感。我們致力於消除這種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尋找答案。如果答案仍未出現,我們會填補空白。因此,在沒有答案出現時,我們對任何資訊都很著迷。
科平博士
根據他的說法,在我們的演化歷史中,人類根深蒂固地持有負面看法。我們的生存本能使我們自然傾向於悲觀主義——那些對危險保持警惕的人,更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

科平博士指「如果你曾經在海外與澳洲人交談過,他們與外國人談論的往往都是在澳洲隨處可見的蜘蛛、蛇和鯊魚,而不是這裡的美麗和機會。」

我們傾向於散播假新聞或錯誤訊息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的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

根據科平博士的說法,如果我們屬於反對疫苗接種的群體,我們傾向於尋找與我們的信念相符的信息,而這就是我們所記住的東西。

他說,我們更可能記住那些證實我們已經存在的信念的訊息,這會導致進一步的兩極化和極端主義。

科平博士也指出,科技的進步使得假新聞在網路上顯得專業,這是錯誤訊息快速傳播的另一個原因。

科平博士解釋「當你與某人面對面時,你可以從他們的鬼鬼祟祟、奇怪的舉止或出汗的手掌中看出;種種跡象都告訴我們他們不值得信任,或者他們所說的話不可信。」
Puzzled Businesswoman reading a Text Message on her Smartphone
錯誤訊息可能來自多種來源,例如真正的錯誤、有偏見的報導、煽情的內容以及刻意的政治、意識形態或經濟操縱。 Source: iStockphoto / nicoletaionescu/Getty Images

培養發現和驗證新聞的能力很重要。

達斯分享了她區分真實新聞和假新聞的第一策略。

「你只需要一些關鍵字,打開一個新視窗,將這些關鍵字打入新視窗中,然後使用這些關鍵字搜尋你可以找到的其他內容。您甚至可以將一些關鍵字與單字一起查證,看看是否有人已經寫了一篇關於該主題的文章或查證有關主題的文章。」

達斯並建議,如果你正在看一張圖片並想知道是否真確,你可以右鍵選擇 Google,以使用 Google 搜尋該圖片。

她還表示,打擊假訊息傳播的有效方法是進行文明對話,避免使用侮辱性內容,並堅持地提供真實資訊。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

科平博士亦建議,在網路上分享可疑新聞或資訊之前,要抱有不完全相信的態度。

「停下來想一想,我會不會重複這些內容,還是會在公共場合當著某人的面說起?如果你不確定,那麼請不要轉發和分享內容,因為你只是在為增加錯誤訊息的影響。其次,要警惕自己的搜尋字詞有偏頗。」
Ol yangfala oli stap yusum phone blong olgeta long wan bikfala city
專家認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打擊錯誤訊息的挑戰將會越來越大。 Credit: We Are/Getty Images

未來的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錯誤訊息的傳播也在不斷發展。

格雷厄姆教授解釋了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數碼世界中,我們應該預見的未來挑戰。

他說,最大挑戰之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帶來,它可以創造看來像由人類創作的內容,不仔細查看下,非常令人信服。

格雷厄姆教授指「這不僅是文字,顯然還包括圖像。發生的真正的挑戰是,我們有大量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內容正混合在一起,而且對於不是假的來說,當中多少是或真實的圖像或真實的文字,要跟上變得越來越複雜。」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