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那就哭了”:成蕾肖像画入围2024年阿奇博德奖

曾在中国被囚禁3年的澳籍华裔记者成蕾的肖像画入围了澳大利亚最知名的肖像艺术大奖——阿奇博德奖。成蕾向SBS中文表示,在画室被画时,她的回忆涌上心头,并不禁落泪。这幅肖像画的作者克里斯蒂·尼尔森此前曾四次入围该奖,她希望作品能展现“遭受非人道束缚且无法发声”的境遇。

澳大利亚最知名的肖像艺术大奖阿奇博德奖(Archibald Prize)今年共有57幅作品入围,其中包括肖像画家克里斯蒂·尼尔森(Kirsty Neilson)创作的《成蕾:离开中国后》(ChengLei, after China)。

SBS中文采访了尼尔森和成蕾,了解更多创作背后的故事。

阿奇博德奖创立于1921年,是颁发给最佳肖像画的奖项,评委会“优先选择由居住在澳大利亚的艺术家所绘制的在艺术、文学、科学或政治领域杰出的男性或女性”肖像。

2024年的得奖者将于6月8日在新州艺术馆(Art Gallery of NSW)的年度展览中向公众揭晓。
SID101391M.jpg.800x560_q85.jpg
肖像画家克里斯蒂·尼尔森创作的《成蕾:在中国之后》(ChengLei, after China)入围阿奇博德奖。 Credit: the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四度入围阿奇博德奖

尼尔森说,她很高兴能入围,并表示很荣幸成蕾允许自己用绘画的方式来讲述她的故事。

她表示,最初她只想画一位女性的肖像并展现一个故事,希望作品能“代表全世界那些以非人道方式被束缚且无法发声的无名人物,而成蕾完美符合我的条件”。
kn.jpg
尼尔森曾四度入围阿奇博德奖。 Credit: Kirsty Neilson

用美改变世界

成蕾表示,自己原本就喜爱绘画,高中选修科目也是美术。
我很喜欢所有的艺术,能够用美来改变世界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情。
成蕾
在被问及答应将当时被囚境况用画作展现的原因时,成蕾眼泛泪光,哽咽地说:“其实我一直是一个很喜欢人的人,通过这次经历,我感觉,因为曾经有过非常渴望与人相处的感受——任何不是要伤害我的人都可以。所以我非常喜欢真心地想和他们聊天,真心地觉得每个人都特别好。”

力量、恐惧与绝望

二人通过一位成蕾非常信任的记者朋友介绍认识。在正式创作前,尼尔森为了更深入了解成蕾,在成蕾回到澳大利亚三个半月后,特意从悉尼飞到墨尔本,到成蕾家中作客。
Image.jpg
成蕾到尼尔森家作客。 Credit: ChengLei
尼尔森回忆,当时成蕾为她烹饪美食,二人畅聊一整晚。

三月,成蕾前往尼尔森位于悉尼的画室,以完成肖像画的现场创作。

尼尔森希望尽量还原成蕾被囚禁时的环境、姿态、情绪和感觉,因此在场景设置上选择了一张大桌子,模拟当时在监狱里成蕾和三名室友同睡的一张6米大木床。

尼尔森说:“我希望她的身体处于一个圆形的姿态,我不停地告诉她,让她真的要把肩膀放松下来,展示出她的感受,例如那种疲惫感和每天被迫做的事情。这是一种极高程度的心理折磨,所以我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那种重压。”
我想让这幅肖像画展示她的力量,但也要表现出她在那里的恐惧和绝望。
克里斯蒂·尼尔森

回想那段时间 不禁落泪

尼尔森原本没有计划让成蕾穿上黑色衣服,因为成蕾提到,她在监狱里穿的衣服是橙色、白色、绿色和灰色的。

“但当她穿上黑色时,感觉就对了,成蕾也变得很激动,眼里含着泪水。”

成蕾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化妆、没有首饰,一下子那个感觉就回来了,出去以后肯定生活是缤纷多彩的,怎么美怎么来......然后突然一下子又回到那种(情景)。”
1.jpg
为了还原成蕾被囚禁的场景,尼尔森让她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并呈现出疲惫的感觉。 Credit: Kirsty Neilson
“因为起码三年多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女人……那样的环境,就觉得是一个没有性别,连名字都没有,甚至不是一个人。”

尼尔森表示,在创作的五小时中,她们并没有太多交谈,成蕾几乎是进入了冥想,“她回到了那种精神上的孤立状态。”

成蕾说:“一下子就很多回忆涌上来,当时就哭了。”

“但是我喜欢她想要捕捉这种感觉”,她补充说,“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任何视频、图像或记录存在,因为这是国安,是特别与世隔绝的、非常机密的东西,所以能够让大家看到一个当时的状态,我觉得挺好的。”

创作的挑战

尼尔森表示,这次创作最大的挑战是“迫使成蕾回到一个创伤的地方”,“这几乎让人感到有些自私。”

但她解释说:“这正是创作一幅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伟大作品所需要的……我知道这样让成蕾很难受,但这样做是值得的。”

“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能够代表所有其他被囚禁的人、以某种方式被交易的人,他们面对的不公。不仅在中国,在其他国家玩弄政治游戏的所有人都是如此。我希望这幅画能为那些不为人知、无声无息、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受束缚的人发声。”
2024-06-04_11-38-57.jpg
三月,成蕾前往尼尔森位于悉尼的画室。 Credit: Kirsty Neilson

看到作品的感受

成蕾说:“因为这件事天天都在我身上,所以也不能说是什么新的感受。每天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会提醒我,让我很心碎的就是我的室友们,不能帮到他们(我)很难过。”

“我爸看了这个画,他就说‘孩子我看了好心疼’”,而儿子也说了让她哭笑不得的一句:“你好瘦啊”。

她表示,不会和两个子女说太多自己过去的经历,不想“卖弱”,更多的希望他们看到现在的自己,一起做更多好玩的事情。

成蕾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开心作品能进入到决赛,同时她说:“我比较自豪的就是能够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这样的事,体会到自由的可贵,认清被羁押的那种,全世界都压在你的肩膀上的痛苦。”
而且痛苦之后,其实你可以幸存下来,并且能够变得更强更好。
成蕾

“早已不是纯艺术”的比赛

对于阿奇博德奖项本身,成蕾认为,随着目前地缘政治变得更加复杂,奖项的评委工作会变得更困难。

她指出,目前有不同意见和声音。有人认为,阿奇博德奖项已经越来越政治化,入围名单或最后获奖的都是一些政治正确的,不会出错的选择,而不是真正看作品的艺术意义。

同时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此奖项存在的意义,就像每年牛津字典会选出一个最流行词语一样,是一个风向标。

因此,评委要如何挑出大家都不会彻底反对的作品将是一个挑战,“它早就不是纯艺术(的比赛)。”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

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Published 4 June 2024 3:34pm
Updated 5 June 2024 9:20am
By Kate Chan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