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关系持续恶化,华裔学者成“夹心饼干”

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跌入历史低点,双边关系的恶化导致在澳华裔学者受到来自双方的压力。

A woman demonstrates her passion for China and Australia.

A woman demonstrates her passion for China and Australia. Source: AFP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外交和贸易争端已经开始向社会的其他角落蔓延,学术研究领域已经感受到两国关系恶化带来的影响。

今年10月,在参议院一个听证会上,自由党参议员埃瑞克·阿贝茨(Eric Abetz)要求与会的三位华裔澳洲人公开谴责中国共产党以展示对于澳大利亚的忠诚度。

除了澳籍华人外,中国籍学者称,在这段时间感受到来自澳大利亚社会的政治压力。

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姜源告诉SBS普通话,对北京持高度批评态度、同情中国持不同政见者、谴责所谓的“邪恶政权”的华裔澳大利人吸引了最多的媒体关注。而那些对北京持赞同、接受甚至是不那么批判的观点的人,在没有任何合法证据的情况下,被不公平地怀疑为间谍或叛徒。
姜源出生于中国,在中国获得学士学位,在莫斯科完成硕士学位,曾在中国中兴莫斯科分部工作。

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初期,中兴通讯首当其中受到美国制裁。随后澳大利亚也把中兴排除在本国5G网络建设之外。

姜源曾被嘲笑为中国的间谍。
中国人或者华裔学者必须对北京持批评态度,否则他们可能会被巧妙或直接地贴上澳大利亚的威胁或是不忠的标签。
“现在的语境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氛围,只能鼓励和寻求对中国的负面批评。"姜源说,“这种怀疑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而且我的奖学金是澳大利亚提供的。”

压力不仅仅来自一方

莫纳什大学社会科学系高级讲师张耀中博士来自台湾,他告诉SBS普通话节目,现在澳大利亚政府会要求研究机构说明自己的项目是否受到外国资金的援助。

“我觉得多少都会对学者产生一定影响。”

但是他也坦言,由于同事都知道自己来自台湾,因此没有额外感受到别的压力。张耀中认为研究的领域面对的审查和要求也不尽相同。

“如果研究领域涉及国家安全,我个人支持这样的管制方式。”他说。
虽然从学术自由的角度看政府进行审查是不合理的,但是当学术研究本身会影响国家安全和言论自由的时候是需要管制的。
他说一直以来,大学的老师会担心自己的言论被中国学生报告给中国驻外机构,继而导致大学受到中方压力对老师采取措施,要求他们注意言论。

此前,新南威尔士大学法院讲师在本校网页发表文章质疑香港国安法破坏人权,遭到中国留学生投诉后,文章被撤下。

华人社区出路何在

此前在参议院被阿贝茨议员要求谴责中共的学者之一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姜云。

姜云指出,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的许多成员觉得无法参与有关对华政策的公共讨论,部分原因是他们担心会被其他澳大利亚人质疑其忠诚度。还有许多人因为有家人仍在中国而不敢发声。

姜云说她谴责中国政府“对人权的严重侵犯”,但也指出强迫所有华裔澳大利亚人澄清其政治立场是不公平的。

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学者冯崇义副教授曾在澳广ABC的中表示,“澳大利亚的立国之本是建立在普世价值之上的。澳大利亚本身是绝对反对种族主义的。”
争取融入社会、拥抱这里的价值观就不会感到有压力。
悉尼华裔社区领袖、澳华公会前主席潘瑞亮博士对SBS普通话表示,澳中两国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是共同点是要保证自己的人民过上好的生活。“这是两个意识形态共同的基本点,共同的价值。”
当我们谈论价值的时候,如果你给价值刷上意识形态的颜色,就丢失了解读的机会。
“在西方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有医保、有好的社区服务、能够获得公共服务这样的事情。“他说,“在中国,也是类似的事情,共产党让数以亿计的人脱贫,他们在照看自己的人民。这就是我们共同的价值。”

潘瑞亮是马来西亚华裔移民,在1989年天安门屠杀事件后曾游说时任总理鲍勃·霍克(Bob Hawke)让中国学生留在澳大利亚。

姜源认为,“单纯地批评一方并不会对管理双边关系带来益处。在不侵犯他人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多元化而不是单一批评的言论也应该鼓励。”

“也许正是理解双方关切的那些人,务实地寻求和解,而不是赤裸裸的批评,才能最终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他说。


分享
Published 15 December 2020 4:34pm
Updated 15 December 2020 6:55pm
By Dong Xi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