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大选志愿者:用行动做出改变“给了我希望”

作为志愿者上门走访的黄医生(右)

作为志愿者上门走访的黄医生(右) Source: Supplied/Nancy Huang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本届大选中,华人社区的参与度与积极度空前高涨。在维州Kooyong选区获胜的独立候选人莫妮克·瑞恩竞选团队中的华人志愿者黄医生和小韩,向SBS中文分享了自己参与政治事务的亲身经历。(点击文首图片收听采访)


本届大选中,华人社区的参与度与积极度空前高涨,并且在许多选区用自己手中的选票推动了政权的更迭。

在维州自由党传统安全席位Kooyong,独立候选人莫妮克·瑞恩(Monique Ryan)击败了前国库部长弗莱登伯格(Josh Frydenberg)成功当选。而在这个位于墨尔本东南的选区当中,华人选民占比10%。

在瑞恩的竞选团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多元文化社区的志愿者,黄医生(Nancy Huang)和小韩(Mark Qingze Han)都是其中之一。

首次参与政治事务:觉得自己有力量做出改变

黄医生和小韩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参与到政治事务当中,尽管他们一个已移民澳洲数十年,另一个是在澳洲长大的华裔二代。
莫妮克·瑞恩在社区与华人长者交流
莫妮克·瑞恩在社区与华人长者交流 Source: Supplied/Nancy Huang
在瑞恩的大选志愿者团队中,他们所做的工作包括翻译竞选材料、上门走访(door knocking)以及分发宣传资料等。

另外,黄医生也会帮助瑞恩医生做一些与多元文化社区竞选策略相关的咨询工作,以及帮助竞选团队联络当地的华人社团、学校、组织和企业。

不过他们都一致表示,“敲门是最主要的跟大众沟通的方式”,因为利用网络宣传策略(如微信等)实际上不够深入,而上门倾听选民的心声是更好的互动交流渠道。

由生疏到游刃有余地参与到政治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中,二人在大选尘埃落定后对自己努力的成果都感到由衷的自豪。

黄医生感慨地说:“我只是感觉到一种讲不出来的轻松。”

“(2019年大选后)过了这三年,我对当时的政府感到失望。经过了这次志愿者活动,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改变现状)。”
这给我非常非常大的希望。我找到了希望,觉得轻松了很多。觉得(大选后)第二天礼拜天出去,空气都更新鲜了。

“华人跟华人不一样 ”不可一概而论

在一两个月的深入走访后,黄医生对于本地华人社区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把华人都看成一模一样的”。

澳大利亚华人来自许多不同的背景,关心的议题或许会有所差异;另外,华人群体中有像黄医生这样“虽然有中国人传统思想,但中文不太好”的长期移民,也有刚来十几二十年的新移民,以及年纪较大、英文不好的老年移民群体。

黄医生回忆志愿者活动期间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说到大选日遇到的一对老夫妻,笑谈哪怕是夫妻之间,也都会有不同的意见。

“选举那天,我需要分发how to vote card,然后我是被分派到一个华人很多的投票点North Balwyn Primary School。我就看到一对中国人(夫妇)大概七八十岁,让我想起我八九十岁的父母。”
莫妮克·瑞恩医生的志愿者团队中有许多华人身影
莫妮克·瑞恩医生的志愿者团队中有许多华人身影 Source: Supplied/Nancy Huang
“我的爸爸永远都是投自由党的,他绝对不会考虑另外一党,所以他带我妈妈去投票的时候,我妈妈一定要跟他投得一模一样。”

“那这一对夫妇,我看他们来,我就跟他们讲中文。然后那个八十多岁的老先生,他就看都不大看,转身就走掉了。可是他的太太走在后面。他的太太就看看我,说(瑞恩医生的政纲)是不是对中国人好,她就问我这个问题,然后就开始跟我谈。”

“然后她先生过一会转过来看他的太太在哪里,然后这位太太就马上把我给的宣传资料收了,藏在她的另外一张资料的后面,跟我眨个眼笑一笑说好的,意思是说她会投瑞恩医生。”

黄医生笑谈,如果自己当天不在那里,或许那位太太便失去了另一种选择、另一个机会。

从见解“天真”到承担社区责任

黄医生表示,自己从前对于政治事务的见解“是蛮幼稚的”,对于很多信息和竞选策略的不了解,让她容易对各种信息感到困惑并易受其误导。“但现在我真的有学到了比较多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小韩本人则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逐渐萌生出一种社区责任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代的榜样,成为自己家人、身边亲友的那个可靠的信息来源。

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来自一次上门走访。

“今年三月份,我在Balwyn区上门访问。我记得敲上一个门,然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开了门,告诉我‘我的父母英文不是那么好,我来跟你说话’。”

“简单聊了一下以后他说自己对政治没什么兴趣,后来就叫他妈妈出来跟我讲话了。然后他妈妈就跟我谈了十几分钟,说虽然全家都移民了澳大利亚,但是英语能力不怎么好,还是有语言的障碍。她说‘我很欣赏你,中英都很好,但是我也觉得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能力’。”

“当天我就回家反思,觉得其实我们华人,特别是在双语能力上比较努力的这些华人,其实在这个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是可以很大的。”
我们需要承担这个责任,来跟大众交流。
他希望自己能为那位十几岁的男孩做好榜样,让这样的年轻华人知道“我可以在政治事务上做出一点改变或者扭转一种印象”。
另外,他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中文社区的普通民众当中,谈论澳大利亚政治话题能够成为更加普遍、更为主流的现象。“今年我们刚开始敲门,可能到2025年、2028年,在华人看来这就会变成一件普通的事,人们都觉得政治交流是自然的,同时也是重要的。”

华人民众对参与政治事务的顾虑在哪里?

小韩认为,华人民众多年来对于政治事务都不甚热衷,其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

“如果你不了解这边的主要党派、独立候选人们所代表的东西是什么,那很自然地就会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兴趣。”

黄医生表示,除了不了解、没兴趣之外,有些华人还会对政治“有一点害怕”——由于了解的不深入,因此对政治系统没什么信心,觉得政府不稳定,需要不停地对不同政党建立信任。

小韩说:“主要的大政党对华人社区不够重视。如果在接下来的这几年,他们能够更深入了解华人社区的话,可能这个现象会慢慢消退。”

黄医生和小韩都认同,提高华人民众的政治参与度需要一个双向了解的过程——政党方面需要了解华人社区的诉求,华人社区选民们则需要了解政治基本知识。

随着参与度的提高,华人社区不仅对投票的热情度更高,或许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候选人参加大选。

“澳大利亚的未来就是这么塑造的”

因为越来越多华人面孔出现在各党派、各个候选人的竞选团队和志愿者团队中,今年大选中华人社区获取的资讯相较此前几届大选,也更为全面、深入和细致。

小韩坦承,自己是因2019年自由党“高仿”澳大利亚选举委员会(AEC)紫色选举材料误导选民事件后,决定在2022年参与政治事务的。在他看来,华人在政治事务中需要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瑞恩医生团队中的华人志愿者一开始也仅有一两人,随着竞选活动的展开,慢慢地增加到了二十多个。

小韩说,非常高兴看到越来越多华人参与到政治事务当中,在瑞恩医生团队中看到组织得仅仅有条的华人志愿者团队是非常难得的。

而华人的参与也促进了今年华人社区对参政、投票的参与度。

另外,小韩认为,未来不管是大选当中还是日常的政府事务当中,从地方政府、州政府层面到联邦政府层面,都需要有更多华人参与其中。

“地方政府、州政府里面都需要有中文这些少数族群语言交流的声音,这是很重要的。”
澳大利亚的未来就是这么塑造的。
他指出,在接触华人、倾听华人这方面,澳大利亚需要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不能走回头路。

(本文系SBS中文普通话节目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chinese@sbs.com.au或mandarin.program@sbs.com.au)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