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与华人在澳大利亚的故事:探索被遗忘的历史

Jimmy Chi with Bran Nue Dae cast.

Jimmy Chi with Bran Nue Dae cast. Source: Blackfella Films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华裔艺术家周小平发起了一项关于具有华人血统的澳大利亚原住民这一群体的研究,他说这项研究的起源要追溯至1989年他与原住民音乐人Jimmy Chi的相遇,Jimmy的祖父便是来自中国广东的华人。(点击图片收听完整采访)


“我的父亲是客家人,他叫Yau Hong Tai,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岛屿”,“我的母亲是Yawuru女性,我的外祖母属于‘被偷走一代(Stolen Generations)’,在二十世纪初叶被从家中带离。”

“所以我是混血,我是天主教传教士第三代,同时也拥有华人和原住民血统。”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Peter Yu教授在3月的一场发布会中分享了身为原住民华裔的独特家族故事,这是一个名为研究项目的启动仪式,所研究的是具有华人血统的澳大利亚原住民群体。

“填补澳大利亚历史中的空白”

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华裔艺术家周小平告诉SBS中文普通话节目,这个预计持续四至五年的项目其实准备了有十余年,而最初的源起要追溯到更早之前,来自于他早在1989年在西澳的一段际遇。
他先是在西澳金伯利地区Broome遇到了一位名叫Jimmy Chi的原住民音乐人。

“Jimmy Chi,Chi,很容易就说是中国人名字,所以我跟他聊了一下,见了一面,令我很惊讶的是,一些原住民有中国人的血统。”

据记载,Jimmy Chi的祖父John Chi于1870年代从中国广州出发、加入了维州的“淘金潮”之中,据信他在此后移居Broome,是当地最早一批采珠人之一。

周小平说:“那次遇见后,我和Jimmy Chi聊了很多,他就讲到了他的父辈。(他的祖父)来自中国,(他的父亲)与当地原住民通婚,然后有了他们的后代。”
Jimmy Chi with Rachel Perkins.
Jimmy Chi with Rachel Perkins. Source: Blackfella Films
同年,周小平在西澳的另一个小镇Halls Creek遇到另一群原住民。

“他们的脸型真的非常有东方人的样子,所以呢很激动,就又聊起来了。从这时开始,我就开始注意这么一个群体,引起了很大一个兴趣。”

他告诉SBS中文普通话节目,如今发起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填补澳大利亚历史中的空白”。

“这一部分历史很重要,也被人逐渐遗忘的,在研究华人历史时,有大量研究华人淘金的历史,但很少有人涉及到华人与当地原住民发生的关系。”

“我们讲到原住民本身,他们也有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有中国人的血统,他们经常会被问到种族和血统,他们自己就说并不了解,他们非常想知道什么原因、为什么、来自哪里。”
Zhou Xiaoping
Artist Xiaoping Zhou sitting with members of an Aboriginal community. Source: Xiaoping Zhou
而这些研究的成果未来还将通过全澳巡回展来与公众见面,甚至也有计划前往中国展览,在形式上试图将文字内容视觉化,以图片、影视、绘画、装置、音乐等展现。

姓氏背后的故事

与Jimmy Chi同样来自金伯利地区的Peter Yu教授在该地区以及州、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原住民发展和权利倡导方面拥有超过四十年的经验,在这个项目的启动现场,他坦言自己并非历史学者,更多的是分享他个人的成长历程。

Peter Yu教授回忆起与身为原住民的外祖父一起打猎、捕鱼的美好童年。

“我有一个非常棒的童年,没有冰箱或洗衣机,一切都是靠手工劳作完成,所以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去打猎,我每天都和外祖父一起钓鱼,你知道,这就是我们生存方式。”

他也记得安静的父亲有一天突然跟当时还是青少年的他说道:“这是你母亲的国家,白人从你母亲那样的人那边偷走了他们的土地。”
Peter Yu
Peter Yu Source: Xiaoping Zhou
他提到:“您可能会好奇为何我的姓是Yu而非我父亲的Yau。正如全澳很多原住民一样,在原住民法案下,当时我的父母无法结婚。”

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他们终于得以前去当地的法院、试图修改成父亲的姓氏时,却由于当地官员只能拼读出Yu,Yu由此成为他们的姓氏。

Jimmy Chi的姓同样可能并非祖辈的真实姓氏。

周小平说:“Chi并不是他的姓,而是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我去了他们坟场,看到墓碑上写的最后一个字是‘财’,后来他们就用‘财’做他们的姓。后来我又看到不同的记载,用‘才’。”

“当时的澳洲人他们在记录这些(姓氏)时非常陌生,尤其是讲拼音或是念的时候,都非常陌生,有的时候就会很损失,时间长了就沿用下来。”

据周小平介绍,具有华人血统的原住民目前在全澳各地分布非常散,“目前我知道在昆士兰州有1500人左右,分布非常散,北领地和西澳很多,少量在阿德莱德。”

他说由此引发的一个研究议题便是:为何在早期华人淘金热发生的地点,如维州的Bendigo、Ballarat等地,与原住民通婚或留下的后代反而并不多?

如同一张拼图,这项研究力图想要还原的还有很多,最终将“过去很少被人谈论、或已被人遗忘”的那些图景拼上,展现“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的后裔之间丰富而复杂的互动”。

Peter Yu教授说:“重要的是,这是关于人性的一面。”

澳大利亚全国和解周(National Reconciliation Week)在5 月27 日至6 月3 日举行,全澳各地都有活动,唤起国民对原住民及托拉斯海峡岛民的更深刻的认识。今年和解周的主题是“Be Brave. Make Change”。

点击文首图片收听完整采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