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多动≠多动症(上):孩子是不是ADHD找谁看?【心理热线】

Children playing outdoors

Children playing outdoors (image used for representation only). Source: Getty Images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悉尼的心理咨询师曲韵说,多动症(ADHD)是非常容易被误解的疾病。孩子调皮好动,不守纪律,常被老师和家长认定是得了多动症。但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多动症?在澳洲多动症要怎么诊断和治疗?


根据最新修订的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V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必须A—E 都 满 足才是多动症:

A.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状态,影响功能或发育,具有以下(1)和/或(2)特征:

必需≥下列症状中的6条,持续时间>6个月, 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并对社会和学业/职业活动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

这些症状不只是对立行为、违抗、敌意、或不理解任务和指令。对于青年和成人(≥ 17岁)至少应有5条症状。

1、注意缺陷症状

  • a.经常不能注意细节或经常在学校、在工作或在其它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如,忽视或漏掉细节,工作不精确)。
  • b.在完成任务或活动中,经常维持注意困难(如,在演讲、谈话或长篇阅读)。
  • c.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 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 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 f.经常回避不喜欢或者勉强从事需要维持脑力的活动(如,学校活动或家务;对于青年或成人来说:准备报告、完成表格、阅读长篇文章)。
  • g.经常丢失完成任务或活动必须的物品(如,学习材料、铅笔、书本;工具、钱包、钥匙、书面作业、眼镜、手机)。
  • h.无关刺激经常容易引起分心(对于青年和成人可以包括无关想法)。
  • i.经常忘记日常活动(如,家务、跑腿;对青年和成人包括回电话、付账单、赴约会)
2. 多动/冲动症状

  • a.经常扭动不安、坐卧不宁。
  • b.常在需要安坐的场合难以控制(例如,在教室、办公室或其它工作环境或需要坚守的环境经常擅离职守)。
  • c.在不适宜的场所经常奔跑和攀爬(注,青年或成人可限于不安感)。
  • d.经常不能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
  • e.经常不停地“活动”,似“有发动机驱动”(如,在餐馆、会议场所,时间稍有延长就坐立不安,不能与大家同步)。
  • f.经常说话过多。
  • g.经常他人问题还未说完,就急着回答(如,接话茬、插话)。
  • h.经常不能等候(如,排队)。
  • i.经常打断或干扰别人(如,粗暴插手于谈话、游戏或其他活动;未经许可随便使用他人物品;对于青年和成人包括干扰或插手别人正在做的事)
B.症状出现在12岁之前。

C.症状出现在两个以上的环境(如在学校、家庭、餐馆、课外班、图书馆等)。

D.症状明显地影响了社会、学业和职业功能。

E.症状不是由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引起;也不能由其它精神障碍来解释(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障碍、人格障碍、物质依赖或戒断)。

曲韵说,这些描述会令大多数老师、家长吃惊,因为很多孩子都会在一定的年龄或情境下表现出其中的几条。例如忘带作业,不听指挥,说话过多,等等。很多的孩子都会有一些多动行为。因为孩子好奇心强,易冲动,自控力差,社会经验少,但是,偶尔表现出多动行为或经常表现出某一种多动行为,并不意味着就是多动症,千万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要随意诊断、治疗。

她告诉吴音,在澳洲可以对多动症做出诊断的包括儿童医生(pediatrician)、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和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她也鼓励家长带孩子多看几个医生,听一听不同专家的意见,可能更容易找出孩子多动症状背后的真正原因(比如自闭谱系、智力发育障碍或癫痫前兆等)。

下个月第三个星期六的【心理热线】,曲韵老师还要继续分享,那些确诊没有多动症却小动作不断的孩子,多动行为的背后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对于真的多动症,要怎么纠正治疗。欢迎收听关注并拨打1300 799 323参与提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