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疗愈】依靠自有文化来疗愈内心创伤(第1集)

Grief counselling

PICTURE POSED BY MODEL. A woman with her head in her hands Credit: David Cheskin/PA Wire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几乎所有人都难免遭遇悲伤与失落。悲痛袭来,你会如何应对?在SBS系列播客《创伤与疗愈》(Living Loss)的第一集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借助自己的文化和社群来应对复杂的失落情感,疗愈内心。点击音频收听播客


“我知道他死了,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凯丽·蕾妮(Kelly Renee)说。

亲人离世的创伤如何疗愈?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们都会失去所爱的人。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在西方文化中,表达悲伤仍然不易,有时,甚至被视为禁忌话题。

不同的文化如何为悲伤提供支持呢?有些文化是否具备更好的处理悲伤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超越死亡的概念来思考悲伤和无数形式的失落?

凯丽·蕾妮(Kelly Renee) 是一名毛利族女性,从5岁移民至此开始,她已经在澳大利亚生活了32年。2022年12月,凯丽的父亲因病去世。凯丽将这次经历描述为她有生以来最重大的损伤。

"那是一个星期六,12月17号。大约到了下午1点15分,我想好了,我应该进去看看我爸爸。我陪着他,无比心碎。爸爸快要去世了,但我仍认为,他会好起来的。 "

凯丽觉得她的毛利文化是一个能够承托住她悲伤的空间。她说,在毛利文化中,亲人在家中去世,而不是在医院或养老院。这是一个哀伤的过程,它也让家人有机会拥有一次告别的时机。
"家人们,像我和我的姐妹们,我妈妈,我兄弟们,我们一刻不离开他的身边。这是因为我们需要陪伴,因此,失去亲人的家庭在这三天里除了悲伤什么也不做。"

玛丽安·博德勒(Marianne Bowdler)是Griefline的悲伤辅导员和临床服务经理。她说,悲伤者被鼓励该慢慢地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但她承认,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过程可能会更漫长一些。

克里斯托弗·霍尔(Christopher Hall)是Grief Australia的首席执行官,他表示,无法将个体所具有的文化背景与其独特的悲伤经历分开。

在失落与悲伤中,人们常依循他们的文化、习惯和常规去经历、体验和疗愈。

"文化给予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帮助我们赋予失落以意义,让我们能够与那些分享相似价值观和习惯的人聚在一起,这非常重要的。当我们谈到文化问题,尤其是原住民群体时,就不能不谈及创伤和悲伤之间的交叉,它们经常伴随彼此而来。因此,当我们讨论疗愈,我们也同时在讨论如何帮助人们治疗创伤,这需要完全不同的临床技能。"
文化,通常可以成为人们在经历痛苦和悲伤时所倚靠和回归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也看到,特别是失去亲人时,有的人可能会采用他们曾放弃的文化传统和做法行事。因此,这一危机也可能会被他们视为让自己重新连接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机遇。 "

比如凯丽,在其父亲去世后,社群成为了她的依靠和归属。她说,自己的内心充满感激,因为她的毛利文化为她疗愈了创伤。

"我感到了与家人的特殊联系、我的文化的特别之处。"

在在SBS系列播客《创伤与疗愈》(Living Loss)的第二集中,我们将探讨有关悲伤的一些文化禁忌和创伤疗愈手段。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