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李秋华:半生迷恋钟表的塔州私人钟表博物馆馆主

Clock collector, Mr Qiuhua Li

Source: Supplied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李秋华是一名来自上海的老工程师,也是中国钟表收藏研究委员会会员。去年移民来霍巴特的他将自己毕生收藏的一屋子古董钟表运到澳洲,在家里建起一座容纳世界名牌百年钟表的私人博物馆。30多年收藏,老李从哪里淘到那么多“宝贝”?钟表收藏到底什么样的钟表有价值值得搜集?工薪阶层是否也负担得起钟表收藏?欢迎收听钟表收藏家李秋华的分享介绍。


李秋华说,他是因为祖父上世纪30年代在洋行工作,家里有不少从西方传过来的玩意,使得他从小对这些古董钟表产生了浓厚兴趣。祖父传下来的“宝贝”里包含一只德国产的“400天钟”,因为上一次发条可以运行一年365天还多,因此得名400天钟,也称之为纪念钟。只要在有人在结婚纪念日、生日等特别的日子上一次发条,它可以走一年,明年同一时候才需要再上发条。
德国产的“400天钟”
德国产的“400天钟” Source: Supplied
李秋华从小动手能力强,因此他的收藏也围绕且“收”且“修”进行。比如前面提到的“400天钟”曾经在文革期间被收走坏掉过,他花了整整半年时间为它手工镶齿、配制吊丝才修好。李秋华说,上世纪90年代,想买一根四百天钟内用的吊丝(一种特殊规格的极细铁丝)几乎不可能。为了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他买了几十根普通钟的游丝回来,先设法把它放直再用剪刀剪到合适的宽度,把游丝放在煤气灶的火上进行热处理,退火等,敲打后,再放在冷水里淬火以增加游丝的钢性。反反复复实验了半年,才手工做成了一根符合要求的吊丝,那只“400天钟”也恢复了准确的计时。

李秋华告诉吴音,收藏专业人士主要收藏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钟表,主要是为了老表里独特的机芯;钟的话则讲究越小越珍贵,不过内部一定要是钟而不是表的结构。而且能报时的钟比不能报时的贵,能报刻,报半点的钟比只能报整点的贵。
李秋华的收藏一角
李秋华的收藏一角 Source: Supplied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详细采访。
关注更多澳洲新闻,请在Facebook上关注,或在微博上关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