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滞留外国留学生呼吁中国重开边境

students stranded overseas demand that China open its borders and return to campus.

students stranded overseas demand that China open its borders and return to campus. Source: Joyce Cheng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数千滞留在外的学生在社交平台发表联署,请求中国政府给出返校具体日期。 (点击上图收听报道)


津巴布韦时间凌晨3点,Laycon打开电脑,开始为网课做准备。他在中国留学,所在的大学以北京时间提供网课。

自疫情开始,许多中国高校开始采用网络授课,但这种远程授课方式却并未考虑到很多学生的具体情况。

为控制疫情传播,2020年3月28日,中国外交部,移民管理局宣布暂停持有中国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许多外国留学生因而滞留海外,至今未收到返校通知。

对居住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不稳定的网络和电力时常中断课堂信号,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滞留中国境外的留学生:凌晨3点起床上网课

许多中国高校也未考虑到中国与不同国家的时差,坚持使用北京时间上课。对于大量来自非洲的学生来说,在6小时以上的时差之间完成学业也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来自津巴布韦的Laycon 说:

“我们常常半夜2点,3点起来准备上课,完全没有时间睡觉。有时候半夜起床,电路断了,或者电力只够供应一两个小时,还不够看完一次四小时的课堂直播。”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条件随时使用网络。坦桑尼亚留学生Henry住在乡村地区,一般没有稳定网络。要完成网络课程,每天大约要花50块人民币(约10澳元)购买网络服务。而根据数据,坦桑尼亚2019年人均收入(GNI)仅为216.3澳元。每天购买网络服务是一般家庭承担不了的开销。

滞留在叙利亚老家的博士生Said也说:

“现在我们有20个博士学生滞留在叙利亚,要在这里完成所谓的‘远程学习’完全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经历战争,很多基本能源都面临短缺,每天电力公司供应只有四个小时,更别说要找到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了。”

由于中国并未对针对留学生的网络授课的方式的标准提出细致要求,一些中国高校至今没有安排网络平台授课。在中国西南某省份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Joy就正面临这样的情况 ——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Joy所在的学校一直用微信小程序完成授课。但上学期的9门课程中,只有1位授课老师完成了一周一次的授课任务。她曾试图联系其他8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但对方都没有回复她的请求,这让她非常苦恼:

“我从9月开始跟学校反映这些问题,每次老师都承诺‘我们会跟上级沟通,解决你们的问题’。但是到现在,学校都没有什么回应。”

目前,许多滞留学生现在已经大三或大四,很快面临毕业,但目前无限期延后的返校时间让临近毕业的他们压力倍增。像Laycon这样的工程学生尤其担心目前的状况对他未来就业的影响:

“我的专业是应用科技和工程,最后一年主要是学习实际使用仪器,完成实验。但到现在,我对仪器的知识都来自于学校上传的视屏,完全不能和实际操作相提并论。就算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公司敢雇佣一个完全没有仪器实操经验的毕业生。所以目前的状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从记者拿到的一份超过两千名滞留学生的联署名单来看,修读工程,医学的留学生占了多数。很多这类专业技术方向的学生也在采访和邮件中表示,实验和实验成果会直接决定他们能否毕业。他们试图向学校反映目前面临的问题,但学校却很少做出回应,这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更加迷茫。

复学路漫长:学生请求中国政府给出返校具体日期

根据中国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统计数据,约有49.2万名留学生在1004所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留学。学生来源国排名前五位的是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和美国;同时,也有超过6000名留学生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与日益扩大的留学生数量相对应的,是中国社交网络上对于外国留学生的一系列争议。在微博(Weibo) 平台上搜索便可以看到许多对于留学生的讨论。许多人认为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都享受高额奖学金,豪华宿舍等“超国民待遇”,是对本国国民的不公;一些发言也带有针对种族的攻击。

但许多留学生表示:其实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都要比这些刻板印象复杂。来自坦桑尼亚的Laycon告诉记者,他自己是自费修读本科,而且自费学生在中国不是少数。他们把留学当作是一种发展投资。对于医学,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来说,一学期的学费接近两万人民币,其实并不便宜。但在网络授课的这一年时间里,学校也并没有减免国际学生学费。2020年9月至今,来自中国的奖学金也停发了。

与在其他许多国家的留学生类似的是,很多在华的外国学生也经历着文化融入和社会交往上的困难。很多学生的母语并非中文,虽然在自己的国家也学习过一定程度的中文,但刚刚去到中国时,还是很不适应。很多学生说,直到留学的第二年,甚至第三年才开始交到中国朋友,和中国建立起情感连结。疫情爆发时,许多学生也同样为中国担心,但他们在疫情中的经历却似乎在一点点消磨这种情感。 体验过这种变化的Laycon说:

“在疫情开始时,我和我身边很多朋友都为中国祈祷,说‘中国加油’。我也把中国称作是我的第二个家。但现在发生的事情就像你给了一个朋友很多信任,却突然发现他并不关心你。”

经历一年焦灼后,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在2020年末开始互相联络,在Facebook (脸书) 和Twitter (推特) 创建了#saveforeignstudentsofchina 话题,并发表联署,呼吁中国政府给出留学生返校的具体计划,并列出日期。目前联署已获得1141名学生相应。

12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但北京已要求各相关高校与境外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中方也将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研究外国留学生来华复学事宜。

可是,许多学生表示,看到新闻后,许多学生急切希望返回学校继续学业。可是自己所在的学校并未对此做出回应。除了学费相关的信息,大多数老师也依然很少回复滞留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中国高校国际化:留学生与高校双一流建设

据了解,近几年激增的留学生数量与中国“一带一路”和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目标密切相关。,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中叶,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而让中国高校和世界接轨的重要策略,就是进入中国进行研究和学习。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一些中国大学也开始在,以吸引更多留学生入校。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近几年在非洲和一些周边国家持续扩展,许多中国基建和资源开发公司也在中亚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国家设立了分部。许多来自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和非洲国家的学生都说,懂中文会让年轻人在本国有更多就业机会。因此,中国留学被当作当作了重要的就业跳板。然而,无限延长的滞留,让许多学生开始对中国留学产生了顾虑。很多学生表示,经历过这一切后,自己很难再推荐朋友到中国学习。

作为当代全球化下的现象,留学生一直在国与国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自己也在留学的过程中扩展着自己对于世界的想象。自疫情开始,各国留学通道都被迫中断。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都给商业签证持有者开设了特别通道,对学生却没有出台类似的细化政策。这引发了各国留学生的失望情绪。

“我其实很不理解,我们和商人一样,都是人。所有防疫措施我们都可以接受,让我们回去上课,有这么难吗?” Joy在电话里无奈地说道。

Laycon也说: “我不后悔自己去了中国留学,可是我会告诉以后想到中国留学的学生,可能还是要多加小心。”

*应本人要求,文中涉及学生皆用化名

(点击首图收听报道)

本文系SB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关注更多澳洲新闻,请在Facebook上关注,或在微博上关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