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5-11岁新冠疫苗今开打:华人家庭选择迥异,六大疑惑专家详解

COVID vaccines for children aged 5 to 11

T-cells could provide a blueprint for second-generation COVID-19 vaccines. Source: Getty Images/Cavan Images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5-11岁儿童新冠疫苗,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澳大利亚华人家庭对此选择不一。


澳大利亚成人的新冠疫苗接种率高居世界前列,青少年疫苗项目从去年9月启动也进展顺利,如今从1月10日开始,5-11岁孩童可预约接种疫苗,家长们赞成、反对、支持、观望、坚定、迟疑、期盼、纠结……均有之。

尤其近日Omicron肆虐浪潮席卷全澳各地,而随着1月底返校日近,孩子疫苗打还是不打,成了横在众多父母前面的问题。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的顾虑又有哪些?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专家Frank Wang博士对家长们的关注和疑惑点一一详解。

悉尼一位华人父亲Kai和两个女儿,以及墨尔本的华人母亲Iris和一对儿女日前接受了SBS普通话节目的采访。

观望:“还有些质疑……绝对不会去第一批接种”

Iris是一名老师,她和丈夫以及公婆均已接完全接种疫苗。目前她的态度是“质疑”、“观望”、“关注”和“研究”。

Iris说:“我现在没有做出选择……一是目前对疫苗有效性还有些质疑,另外则是担心其副作用。因为病毒一直在变异,我不知原来的疫苗是否能够对抗现在的病毒变种。现在每天新增的确诊人数还是很高,所以我对它的有效性还是有质疑的。”

考虑到两个孩子年龄较小,Iris还担心疫苗副作用会比较大。“因为我自己打完两针之后……胳膊疼,而且犯困。”

“我不能说我不会让孩子接种疫苗,也不会说立马去,现在还是在观望的状态。”

Iris此前和一些家长聊过,挺多人对低龄儿童接种疫苗持有迟疑。“她们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做第一批‘小白鼠’,她们想看一下整个接种下来,其他小朋友的反应是什么样。 如果说以后学校强制的话,可能会去接种。但是目前,绝对不会去第一批接种。”

预约:“两害相权取其轻……相信科学相信数据”

Kai则已经为小女儿预约,稍迟就会接种疫苗。“我作为理工男,相信科学相信数据。”

Kai和妻子均属最早一批接种疫苗的人。“我第二针是(去年)6月10号接种的,第三针是12月10号接种的”。他的太太则晚一个月。“如果有问题的话,大家不要一起出现(问题)。”

去年决定让大女儿接种疫苗时,Kai也曾迟疑和挣扎。“面对未知的情况,大家都有一定的权衡。那我觉得两害相权取其轻。”他查了各国很多数据,还询问加拿大的同学。

“经过很多研究,打疫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他说。

现在轮到给小女儿预约接种,Kai说:“我也会有很多担心,因为5-11岁这个数据还不够充分。但还是相信权威的医疗机构。她们已经做了紧急批准,那我认为副作用可能不会特别多。”

Kai表示,如果说疫苗接种之后能够很大程度预防住院和重症的话,“那我还是愿意冒这个险(去打疫苗)”。

在他的朋友群里,“许多家长还是持反对意见。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关注疫苗是否有长期副作用。”

Kai觉得“觉得各方意见都要听一听”。考虑到个体和家庭情况各有不同,“我觉得每个人自己做自己的决定。”

他还分享了一位西人老奶奶发的贴子内容:“我打这个疫苗,我知道有风险,我也知道有副作用。但是我打这个是为了保护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和我的社区。”

“我觉得我也是这个态度。” Kai说。

Omicron肆虐 免疫学专家答疑

随着Omicron在澳大利亚掀起迅猛的感染潮,低龄儿童疫苗接种备受关注。人们面对疫苗有着种种疑问和困惑。

辉瑞疫苗对于防止Omicron病毒的侵袭到底有没有效果? 如何判断儿童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目前世卫组织提出的混打加强针策略是否适用于青少年儿童?……

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专家Frank Wang博士接受了SBS 普通话节目专访,并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详解。

儿童疫苗和成人疫苗在研发上有何不同?

Frank Wang表示:儿童疫苗整个研发和设计,与成人疫苗的没有任何区别。 “并没有一个彻底、大的改变和调整。整个疫苗的设计原理、研发路线和本质都没有区别。”

在Frank Wang看来,儿童疫苗最重要的是安全性。 “考虑到儿童处于一个特殊成长发育期。有些疫苗可能对成人影响不大,但对儿童可能带来较大或特殊影响。我们要关注的是儿童疫苗的安全问题。”

据Frank Wang介绍,辉瑞疫苗在给儿童的剂量和接种方式上做了一些微调,如儿童疫苗剂量可能是成人的三分之一等等。“但总的来说,(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儿童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Frank Wang表示:无论什么疫苗包括新冠疫苗,接种之后一定会出现一些反应,因为相当于机体接受异物的射入。

“一些疫苗接种之后的一些常见反应,比如说发热、过敏、头疼、肌肉痛、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一些皮疹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并非说新冠疫苗所特有。”

“但这些反应对孩子来说并不会产生致命的健康威胁。而这种疫苗本身,目前的资料显示有一定抵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所以相比这些收益我们所付出的这些小的代价,肯定还是觉得接种疫苗是可以的。”

那么是否有该年龄段的孩子因为接种新冠疫苗而发生意外?他说:“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一些特别报道,但也有看到说出现一些很严重的情况,比如说昏迷、晕厥,甚至出现一些器官损伤。但这些都是个例。我们说一个科学的结论,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可重复性的科学结论。”

Frank Wang认为,目前儿童疫苗才刚开始使用不久,时间不长,所以这些安全性问题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

“目前,还没有证据从安全性上去否定这个疫苗,这个仍需持续观察。”

能否有效防止Omicron变种?

Frank Wang 分析:这种病毒变异株的出现是必然的情况,就像流感病毒发生变异一样。

“当初疫苗设计时,当然是根据当初的传统的这些变异株来设计的。”

那么现在的疫苗是否能对抗Omicron、产生保护作用?Frank Wang查阅资料发现有很多矛盾的说法。“仍然很有效和有保护作用”和“保护力不足或抗体下降很多、似乎产生不了对现有变异株的保护作用”等等的研究结果都有。

鉴于目前新冠仍在流行,而数据需要时间收集。 “目前我所收集的信息显示,并没有确认(辉瑞)复必泰疫苗仍然对这种变异株产生保护作用。 但是从我们免疫学的角度来理解,虽然出现变异,但是旧的疫苗仍然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可能达不到它曾经设计的那么高。”

他赞同“在目前可以选择的范围内,辉瑞疫苗仍然可以考虑”的说法。

Frank Wang表示,接种疫苗并非保护人们不受感染, 而是让感染病毒之后,发生严重情况的几率和死亡的可能性大大下降。“所以你评价一个疫苗有效无效最根本的一个数据应该是住院率,”这意味着如果住院率大大下降了,那说明疫苗是有效的,但如果住院率没有改变,甚至是重症率和死亡率大大增加了,那说明疫苗没有效果。

Franky Wang补充说,对于疫苗这种正在使用的预防手段,对于其有效性如何“我们正在评价中,这个需要时间和大量的数据去确定。”

莫德纳和辉瑞的疫苗区别何在?

无论是辉瑞疫苗或是莫德纳疫苗,“两者本质没有区别,整个疫苗的设计完全一样,”Franky Wang说:“它们就是使用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mRNA,然后包裹好注射到人体……让mRNA在人体表达这个包裹蛋白,出现这样的蛋白后,机体会识别产生保护性抗体。”

哪种疫苗适合低龄儿童接种?

在谈到哪种疫苗更适合低龄儿童,Franky Wang说:“无论是哪种疫苗,首先我们考虑的是关于这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是否充分、足够。如果它在低年龄儿童中做的临床试验是可以的,那我们都可以选择。 我觉得这两个品牌的疫苗不存在选择A或者选择B。不存在二选一。”

至于疫苗注射剂量的问题,Franky Wang 表示,这“取决于产品设计,不能单纯比较它们注射的剂量”,因为还有包含它有效成分的浓度问题。

“就是说在单位毫克里,有多少有效的mRNA的成分,所以这我们没有办法评价的,肯定是要严格按照它的使用说明书来使用。”注射剂量的多少都会有数据支持。

儿童混打疫苗可行吗?

对于疫苗混打是否效用更好的问题,Franky Wang表示:莫德纳和辉瑞这两种疫苗,是mRNA疫苗,阿斯利康疫苗是灭活的病毒疫苗,前两者和后者在设计上完全不同,接种疫苗的物质也完全不一样。

“从我们专业角度来看,接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疫苗对于机体产生的保护力,理论上肯定是有效的,是增强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的保护力。但是对青少年、儿童来说,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疫苗的安全性需要额外的考虑,特别是5-11岁的孩童。对于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我们还是最关注有效性。”

Franky Wang认为,疫苗混打的安全性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来保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建议采取比较保守的做法——单一疫苗接种。”

应完全尊重家长的选择

此外Franky Wang表示,这是关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决定,无论家长做出何种选择,应该完全得到尊重。

他提到,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们,疫情之下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持续贯彻日常的健康的防护措施,比如关注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清洁,在学校避免聚集性的活动等等。

“我觉得这些都是更加有效、更加低成本、更加安全的避免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手段,一些原则我们仍然应该遵循。”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请在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