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华人不敢去养老院?语言、文化仍是主因

A group of Asian elderly people enjoying music

Source: Getty Images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新冠疫情期间,澳大利亚的养老设施爆发严重群聚感染,此前还有虐待老人的案件被爆出。对服务的不信任以及文化上的隔阂感让一些华裔老人宁可选择在家独居也不愿住养老院。但随着更多华人入乡随俗,一些传统观念正在改变。


澳大利亚拥有相对完整的养老体系,但是这一体系在新冠疫情期间暴露了严重的缺陷。根据养老行业皇家委员会听取的报告,养老机构死亡病例占全澳新冠死亡病例中的近70%。

一份由Fifth Dimension进行的调查显示,1000名接受调查者中有54%正在考虑将家人从养老机构接回家中,其中有高达三分之一的人不会再把老人送回去,半数受访者也表示他们对养老机构的信任自从疫情以来有所下降。
A resident is taken away in an ambulance from Epping Gardens Aged Care Facility in Epping, Melbourne, Tuesday, July 28, 2020.
A resident is taken away in an ambulance from Epping Gardens Aged Care Facility in Epping, Melbourne, Tuesday, July 28, 2020. Source: AAP
同样的不信任感也存在在澳洲华人社区中。

居住在悉尼北区的Jennifer Wan*已经在澳大利亚定居超过40年。现在已经年近70岁的她仍旧选择自己独居。

“我女儿有的时候会一起住,但是大部分都是我自己。腿脚也都好,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帮助的。”

Jennifer说,即使没有这些负面新闻,她这一代人很多本来对养老院就有着一种心理抵触。

“我们这代人好像都不是很想去养老院,可能是文化问题,除非是自己什么都不行,完全走不动了非要有人照顾才会去。”

尽管澳洲的养老行业名声在外,也有不少设施完善,甚至堪称豪华的养老机构可供选择,但有不少老年移民仍对养老院生活顾虑重重,尤其是在疫情之后。
Coronavirus
Source: SBS
Jennifer就是其中之一。

“我一些朋友在养老院,里面很豪华的,还能看到海,他们都说很好。但是电视里还是有那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罗宁*是一名来自中国的一名,他曾在老人院担任护工。他说,从他个人在工作中的经历来看,澳洲的养老行业还是非常不错的,虐待事件属于个案。

在他看来,华人在澳洲进入养老院生活,最大问题是文化生活差异带来的不习惯

“第一是语言的问题,养老院里面很少有员工会中文,所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沟通会有问题,”他说,“第二是文化差异。养老院安排的娱乐活动、游戏和读报纸通通都是西人的活动和文化,比如填字游戏(crosswords),宾果(bingo)这类游戏。华裔老人可能很难理解他们在做什么。”
Bingo
Source: Provided by AMCS
“第三是食物,虽然华人可以自己去指定食物,但是他们还是做不出华人喜欢吃的味道。第四是生活习惯,比如,西人都是早上起来洗澡,大部分亚洲人都会是晚上洗澡的吧。”

“他们喜欢喝冷水,喝冰牛奶,吃冰的Weet-Bix,华人很难适应。”

昆士兰大学副教授刘双的研究专注移民尤其是华人老年移民来到澳洲后如何重建社会关系网、寻找归属感。她在疫情前的数个研究项目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看法。

“他们的担心就是语言的问题,再一个是文化的问题,是否是华人养老院,是否有华人的服务,比如说医生、膳食是否符合华人的文化理念,是否会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A group of Asian elderly people enjoying music.
Source: Getty Images
Jennifer说,除了这些因素以外,她还不太喜欢集体生活的生活方式,她更喜欢独居。

“我平时会去教会,有很多朋友,他们可以来我家或者一起出去。养老院里面虽然有很多人,但是自己一个人住惯了,不是很想和别人挤在一起。”

尽管华人老年人作为一个群体存在像Jennifer一样的对养老院的抵触心理,但随着他们在澳洲生活越来越久,部分人的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
以前华人认为去养老院的都是‘三无’的:无自主生活能力、无收入、无儿女。
“过去这种去养老院的一些不好的概念,现在逐渐地都改变了。”

一方面,澳洲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让他们逐渐了解到在澳大利亚并不存在对养老院的负面联想,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想让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

今年88岁的周植伦和老伴住在悉尼一家华人颐养院,他回忆起搬入颐养院前和儿子同住时的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以前胆囊发炎,痛得好厉害,所以精神很不好。那个时候我们两个老人起床都很困难。儿子就是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就打个地铺,在我们门口睡觉,”周植伦说。

“要小便、要大便,就需要叫他帮我们去。”
A woman uses a walker to assist her mobility at an aged care facility (FILE).
A woman uses a walker to assist her mobility at an aged care facility (FILE). Source: AAP
“有一次,他们都去上班了,(我扶我太太)到厕所去。我太太一下就摔下来,我又拉不动。所以等了差不多三四个钟头他们下班回来,才把她拉起来。”

因病住院期间,当地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并劝说他搬到颐养院居住。考虑到此前在家经历的种种困难和儿子受到的影响,周植伦很快就同意了。

刘爽教授说,澳洲华人群体对“孝顺”产生一种新的理解也是促成这种心态转变的原因之一。

从强调亲自照顾父母跑上跑下,到关注老人实际生活质量,这一对孝顺的新解让一些华裔老人更乐意前往老人院居住。

而针对部分人群出现的对养老行业的不信任感,刘双教授认为可以理解,但没有必要。
疫情的问题的确暴露了好多澳大利亚尤其维州养老机构的隐患,但这并不等于所有养老院都不能去了。
她同意罗宁的说法,称华人大体上对澳洲养老行业十分认可,最主要的问题仍在于如何让养老服务更契合他们的语言文化背景。

“我们现在只知道哪个群体有多少人……但究竟怎么让服务跟上不同文化群体人士的需要,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

*应采访对象要求,带星号名字为化名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完整采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