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杨忠志:命运波折,幸好还有羽毛球

杨忠志和他的羽毛球球友们

杨忠志和他的羽毛球球友们(手持球桶者为杨忠志) Source: 杨忠志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印尼华人杨忠志早年间因为印尼的排华氛围,放弃了成为专业羽毛球选手的理想。年轻时因为爱情,他历经波折把女友从大陆转道香港接回印尼,接着两人又以难民身份来到澳州组建家庭。波折的命运没有磨灭他对羽毛球的热爱。


每周日下午,居住在悉尼的印尼华人杨忠志都会组织球友前往附近的羽毛球馆切磋技艺。现年76岁的他悄悄告诉SBS中午记者,如果遇上不熟的对手,会尽量不告诉对方自己的年龄。

“否则他们就不敢跟我打了,怕我摔跤,哈哈哈。”

成为一名专业羽毛球选手是杨老先生年轻时的梦想。出生于印尼的他从八、九岁就开始天天练习羽毛球技艺,直到他发现当地的羽毛球选拔制度存在歧视。在父亲的劝说下,杨忠志不得已选择放弃了梦想。

“我出生在印尼,我爸爸是中国人,早年下南洋到了印尼。我年轻时喜欢羽毛球这样激烈的运动。我从八、九岁就开始练习,但是我爸爸不同意我打球,他说‘你能把这个当作饭碗吗?’”
印尼当时可能对华人有种族歧视,总而言之,对待我们的方式不一样。比如,我的水平和印尼人的水平一样或者我更高,最后还是会选他们不选我。这在当时是理所当然的。
“十七、八岁之后,我觉得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发展,我就没有再打下去。”
Thai ladies badminton competition
Source: Pixabay
羽毛球梦想破灭了,杨忠志并没有一蹶不振。进入高中之后,甜蜜的爱情弥补了他的遗憾:“就是我现在的太太,我们是一见钟情。”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让记者不要再问下去了,“很尴尬,哈哈”。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批印尼华侨返回中国,杨忠志的很多亲戚朋友纷纷离开,其中还包括了他的女友。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因此天各一方。

“当时我没有回中国,但是她回中国住了七、八年。1965年,她的父母要她回去看祖母,因为他爸爸也是从中国来的。”

“当时中国对外宣传得很好,几乎每个(印尼)年轻华人都想回国,我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回国了,我也差点回国。当时,他们都用自己的钱打飞的回国。”

杨太太1965年回国,1967年中国就爆发了文化革命。杨忠志说,女友本来想回中国读大学,但是后来也没有读成书。这段时间,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
杨忠志和太太的旧照片
杨忠志和太太的旧照片 Source: 杨忠志
“1971年,她以继承父母财产为名前往香港,之后再辗转回到印尼。我也以希望爱人回到印尼为名,为她提出申请。”
1975年,她从香港回到印尼。那时候印尼不欢迎从中国回来的人,他们觉得从中国回来的都是共产党。她回到印尼的消息纸包不住火,很多人到我们双方的家里做调查。
为了两人的未来,杨忠志决定放弃他当时在印尼的生意,和女友一起以难民身份来到澳洲组建家庭。但是因为刚开始英文水平有限,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有些艰难的日子。

“那时候什么工作都做,没有办法。最后是在仓库里面驾驶叉车。刚开始的时候英文比较差,但好在还应付得了。”
印尼华人杨忠志近照
印尼华人杨忠志近照 Source: 杨忠志
即便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杨忠志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想各种办法去打羽毛球。

“当时没有人打,没有找到对手,也没有场地。后来在悉尼大学,用学生的学生证借网出来打,不用花钱。”

也许是长期打球的关系,今年76岁的杨忠志五年前才刚刚退休,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矍铄。辗转波折的个人经历也没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迹。现在他每周定期去专业的球场打球。
现在去打打球、出出汗、开开玩笑,就是这个目的。在那里打球觉得没有什么压力。我精神很不错,他们都说你不像76岁,都猜我只有五十二到六十多。感觉来到澳州还是很幸运的。
本文系SBS中文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chinese@sbs.com.au或 mandarin.program@sbs.com.au)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