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澳洲司機駕駛時遭遇“路怒症”

在澳洲駕駛時您是否遭遇過被喊叫或被咒罵的行為,您自己是否會對其他道路使用者做出粗魯或不禮貌的行為?

Road Rage

Source: Wikipedia

“路怒症”(road rage)指的是司機帶著緊張或憤怒的情緒開車,這種情緒會導致一些摩擦的髮生,例如言語衝突或肢體衝突,重則危機生命。

據汽車保險公司Budget Direct的一項調查顯示,約80%的受訪司機認為自己沒有路怒症的行為,但許多人在過去12個月內遭遇過路怒症引髮的事件。

其中65%的司機曾被喊叫或被咒罵,甚至收到粗魯的手勢;21%的受訪者表示有人故意損壞或試圖損壞他們所在的車輛;23%的受訪者表示其他道路使用者威脅要傷害他們或其他乘客。

不僅是機動車司機,36%的受訪者表示曾有自行車騎行者對自己或同伴展現出攻擊性。
NRMA study finds 70 per cent of drivers in NSW and the ACT experienced road rage in last 12 months.
Road raging seems to be a serious problem for drivers. Source: Getty Images
引髮路怒症的最常見原因是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潛在危險行為以及粗魯或不禮貌行為、行車延誤或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直接侵犯,高達90%的司機表示這些情況讓他們感到憤怒。

蒙納士大學事故研究中心的駕駛專家阿曼達·史蒂芬(Amanda Stephens)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對他們駕駛時向其他人髮泄負面能量有很大關系。她鼓勵司機們在駕駛時保持積極,不要觸髮憤怒情緒。

“你的情緒如何你就將如何駕駛,因為負面情緒會轉化為糟糕的駕駛行為,”她說:“大多數司機認為彆人時問題所在,因此在駕駛時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很重要,確保我們自己有一個積極的駕駛體驗。”
調查還髮現,認為自己有攻擊性或部分攻擊性的受訪者(52%)比那些完全不認為自己有攻擊性的受訪者更有可能遭遇“路怒症”事件。

在工作日晚上7點至12點之間駕駛的司機更有可能(37%)遭遇路怒症事件,而在工作日清晨(26%)或早高峰時段(29%)駕駛的司機相對更少遭遇此類事件。

同時,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在駕駛時成為攻擊行為的受害者;年輕一代比長輩們更有可能遭遇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攻擊行為。
史蒂芬博士說:“解封之後會有更多司機上路,保持正念變得更加重要。噹司機回到道路上併重新遭遇延誤和長時間擁堵時,社區民眾的情緒會髮生轉變。”

調查髮現,97%的司機在嚴重交通擁堵時的某一時刻會因為擁堵或延誤而感受到壓力。

澳大利亞國家道路安全合作項目(NRSPP)髮起了“”道路安全教育推廣活動,呼籲人們在駕駛時控制情緒、確保安全。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28 October 2020 5:20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