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ChatGPT之父投資「新血延壽」技術 延壽會引起甚麼問題?

OpenAI 的總裁柯曼(Sam Altman)最近向 Retro Biosciences 投資 1.8億美元以支持延長人類生命的研究。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倫理道德之間的關係,一直引起不少爭議。

1.png

延長壽命是不少人的渴望。 Source: AAP

OpenAI 的行政總裁柯曼(Sam Altman)最近向一間研究如何延長人類壽命的公司 Retro Biosciences 投資 1.8 億美元。

這一間公司以延長人類壽命十年為目標,計劃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之一是使血液「重新煥發活力」。

而這一想法基於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老年老鼠在注入年輕老鼠的血液後,出現了逆轉衰老的跡象。

而柯曼並不是唯一支持研究延長生命的矽谷企業家。 支付平台 PayPal 聯合創始人蒂爾(Peter Thiel)、亞馬遜(Amazon)創始人貝索斯(Jeff Bezos)和谷歌(Google)聯合創始人佩奇(Larry Page)早已為一些項目投入數百萬美元。而這些項目的研究成果或可能對我們的生活方式作出重大影響。

對於這些研究,第一個問題是科學問題:這些技術可行嗎?在這方面,還沒有答案,我們有理由樂觀,也有理由懷疑。

第二個問題同樣重要:即使延長壽命在技術方面是可行的,它是否合乎倫理?
我們解釋了為何一些反對延長壽命的常見倫理論據並不如它們看起來那麼可靠——並提出一些可能被忽視的解釋。

如果人終需一死,這一切嘗試值得嗎?

有人可能會說,延長壽命只是推遲了不可避免的事情:每個人最終會死。然而,這種觀點的問題在於,任何被拯救的生命都只是暫時的。

延長十年的壽命就好比救了溺水的游泳者,但十年後他們卻死於交通事故。雖然我們可能會對他們的最終死亡感到悲傷,但仍然會慶幸當時救了他們。
Surgeon reaching for instrument on tray operating room
透過手術拯救生命。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s
傳統醫學亦是如此。如果醫生治好了一個人的肺炎,而他最終死於其它疾病,但這並等同醫生會因為當時拯救其生命後悔。

從長遠角度而言,延長壽命的研究無論將我們引領到何方,亦是值得的。

在專家們提出的最樂觀的情況下,即使是一些突破亦可能幫助人們延長壽命。而每一次的干預亦有可能產生級聯反應。即是每多活一年,就增加存活到出現下一個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有可能再一次透過其他方法延長壽命。

如果永生變得無聊,這值得嗎?

許多人以倫理原因反對延長壽命,說他們不會使用這些技術。他們反對的原因為何?

亦有人認為「非常長的生命可能並不理想」。哲學家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說,生命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滿足了他所稱的「絕對慾望」:這些慾望給了人們想要活下去的理由。
他認為這些慾望與重大的生命活動有關,例如養育孩子,或寫小說。他擔心,如果壽命太長,這些人類想要做的事都已經「完成」。如果是這樣,永生將變得乏味。

目前還不清楚他所言是否正確。一些哲學家指出,人類的記憶是容易出錯,當人們忘了以前的經歷時,某些慾望可能會重新出現。

另一些人則強調,人們的慾望會隨著生活經歷而改變或發展——並且可能在很長的生命過程中繼續如此。

無論是哪種情況,人們的絕對慾望以及生存的理由,都不會在漫長的生命中枯竭。

即使永生可能變得乏味,亦不會影響到壽命的適度延長。許多人認為 80 多歲壽命並不足以探索一個人的潛力。就個人而言,他歡迎再有 20 年甚至 50 年的時間來寫小說,或開始作為 DJ 的職業生涯。
如果窮人錯過了機會,這值得嗎?

關於對延長壽命技術的另一個擔憂是「平等」問題。

由於這些技術將是十分昂貴;矽谷的億萬富翁可以慶祝他們的150 歲生日,但其他人就要在更早死去,這似乎並不公平。

這種反對意見似乎很有說服力。大多數人認為應透過促進健康一類的平等措施以延長壽命。而此需求亦反映在全民醫保上。

但這裡有重要的細微差別需要考慮。考慮到全民醫療保健系統通過改善那些不富裕的人的狀況來促進平等。另一方面,阻止延長壽命技術的發展會使那些富裕的人的狀況惡化。

但「拉平」的平等在倫理上的可取性並不明確。最貧窮的澳洲人在75歲前死亡的可能性是最富有的人的兩倍。但很少人會認為應該停止研發技術來改善 75 歲以上老人的健康。

此外,延長壽命技術的價格最終可能會下降。

真正的問題

然而,其中一個反對的重大「倫理原因」是因為有人相信,如果人類壽命太長,或會降低人口的適應能力,並導致社會停滯。

而縱使只是將預期壽命適度延長,也會在根本上增加人口規模。為了避免人口爆炸,出生率將需要下降,將會極大減慢世代交替。

這可能對社會進步造成難以置信的危害,因為它可能出現下列情況:
  • 增加我們對滅絕威脅的脆弱性
  • 損害個人福祉,以及
  • 阻礙道德的進步
在許多領域定期湧入年輕人可以帶來不少益處,他們在前人的工作基礎上不斷發展並將之提高。

雖然年邁的科學家的大腦仍然敏銳,但他們可能出現「確認偏差」——傾向去尋找信息來證實自我觀點是正確的——也會減緩對新科學理論的吸收。

另外,道德信仰也容易產生確認偏差。在一個壽命延長的世界裡,那些在年輕時(也許是100多年前)就確定了道德觀的人將繼續掌權。

至少在某些方面,我們社會的道德準則似乎是嚴重錯誤的。畢竟,我們認為過去的社會在其道德準則上有災難性的錯誤,例如他們贊同奴隸制,或將同性戀定為不合法。

減緩世代更替可能會推遲我們認識和解決自身道德災難的時間點,特別是那些我們還看不到的災難。

作者:
科普林(Julian Koplin)
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生物倫理學講師,蒙納殊大學墨爾本法學院榮譽研究員

金格爾(Christopher Gyngell)
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生物醫學倫理學研究員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14 April 2023 11:06am
Source: The Conversatio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