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不通 聽力障礙】93歲「上海老伯」如何適應澳洲新生活?

老人家移民澳洲,是怎樣的體驗?任南余在十多年前當時82歲高齡時,移居澳洲。對於這位不會說英文、聽力有障礙的「上海老伯」而言,這是一段新奇而充滿挑戰的旅程,「就像小朋友在公園裡跑跑,熟悉熟悉環境」。

雪梨居民任南余今年93歲,在十多年前,他從上海移居至澳洲。

新生活對「老伯」任南余而言,即充滿著未知和新奇,亦有著重重挑戰。

從「非常迷茫」到「身體力行」探索澳洲

任南余於2013年移民澳洲,當時的他已經82歲。

老伴去世後,為了和兒女團聚,任南余從上海來到了澳洲。由於聽力有障礙,加上不會說英語,對任南余而言,在八旬高齡時搬到一個全新的國家無疑挑戰重重。

他坦言:「來了以後,一是因為老伴去世心中很悲傷,情緒不好;再者對澳洲也不太熟悉,不懂英文,所以非常迷茫。」
Nanyu Ren.jpg
任南余說,來到澳洲之後,他首先去各地旅行,「身體力行」了解澳洲。 Credit: Nanyu Ren
任南余對SBS中文表示,為了適應澳洲生活,他選擇了旅行、逛公園等「身體力行」的方式了解澳洲。在子女的陪同下,他踏上了前往凱恩斯、墨爾本等多地的旅程,並探索了周圍的公園。

對他來說,這個過程就像小朋友在公園裡跑跑,熟悉熟悉環境。

他説:「很慶幸,(第一次去公園)就遇到不少來自上海的人,我主動打了招呼,和他們一起運動、做操。」

此後的十多年裡,任南余幾乎每天早晨都前往這個公園,與朋友一起運動。他當年70多歲還在堅持長跑,現在發現自己熱愛運動,是融入澳洲生活一個不錯的方式。
IMG_7008.jpeg
透過運動,任南余很快結識了一批朋友。 Credit: Nanyu Ren
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在澳洲交到了第一批朋友。通過這個小組,認識了不少來自泰國、黎巴嫩、印度、越南等背景,移居澳洲的人士。

他說:「他們有些人不講中文,有懂英文的(華人),就幫我們翻譯。」

遭到「澳式文化衝擊」

任南余說,在中國生活了大半輩子後,剛搬來雪梨不久的時候,就受到了不小的「澳式文化衝擊」。
鄰居听说「上海老伯」來了,都非常關心。隔壁的希臘老太太見到我很高興,就過來擁抱我。我們華人沒有這個習慣,嚇了我一跳。但因為她很熱情,所以我也擁抱她。
任南余
1.jpg
在老伴(圖左)去世後,任南余搬到了澳洲。如今,他家中已經四代同堂(圖右)。 Credit: Rong Ren
任南余發現,在澳洲,當語言不通時,擁抱是一個直接有效的表達情感的方式。

他說:「公園裡做操,每個人都擁抱。因為就算不說話,他們也知道我是在表示友好。」「馬路上碰到別人,也會和他們擊掌。」

任南余的女兒任熔告訴SBS中文,因為打招呼,任南余還曾經鬧出了小笑話。

「他在馬路上對所有人都打招呼,他會說『hello』。但他不懂甚麼叫『good morning』——老聽別人這麼對他說,以為是你好的意思,於是他晚上也對人家說『good morning』。」
DSC00185.JPG
任南余的女兒任熔(右)表示,儘管父親嘗試學英文,但高齡和聽力障礙使這個過程非常困難。 Credit: SBS中文
剛來澳洲時,任南余嘗試過學習英文。

「我孫女很關心的,給我買了一本書,教我(英語),(讓我學)看圖說話。」

任熔說,在這本冊子上,英文有漢語拼音細心標註,但由於父親年事已高,再加上幾乎失去聽力,學習新語言實在過於艱鉅。

來到澳洲後,自詡「中國胃」的任南余逐漸習慣了「中澳混合」的飲食方式。

現在,雖然日常飲食以中餐為主,任南余也十分習慣牛扒、漢堡等澳式餐點,還時不時到附近買漢堡包解決一餐。

「雪梨中餐很多,吃中餐也很好。吃的方面我都習慣。」

高齡移民適應新生活的關鍵何在?

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社會系講師柯佩均(Pei-Chun Ko)博士向SBS中文表示,對於高齡華人移民群體而言,找到社群歸屬感至關重要。
PCK_profile.jpg
柯佩均博士表示,對老年華人移民群體而言,找到社群歸屬感至關重要。。 Credit: Tatiana Koulatsos
「社會隔離是指他們的社會互動情況,參加哪些活動、加入哪些社群。如果有社會隔離狀態時,就會影響到心理狀態。」
對於華人老年社區,不僅要看他們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更大的是要看有沒有非家人的社會空間,可以讓他們參與。
柯佩均博士
任南余表示,除了他的「運動夥伴」小組,很幸運,他能在多元化的澳洲用中文生活,並維持與社會的聯繫。而隨著他步入90多歲,也有講中文的護工為他提供幫助。

在網路未普及的年代,他每天前往當地圖書館,閱讀中文報紙和書籍。後來,平板電腦成為了他的「終端」,用以獲取信息並與親友聯繫。
「我看新聞、寫信、交流,都可以用中文,這很方便,」他說,「我每天看新聞,澳洲新聞、娛樂節目、國際消息,我用平板電腦都能了解,和中國的兄弟、老同學、老同事,也能通過網上交流。」

柯佩均博士說,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老人家在過去生活的歷史,並鼓勵他們在新生活中擴展興趣,擴展社會網絡。

她說:「對於老年人的家人和朋友來說,很重要的是鼓勵華裔老人嘗試一些新的社會活動,通過不同社區找到他們的興趣。但這不是把他們推到家庭之外,我們要很有耐心,了解他們的擔憂是甚麼,然後更好地讓他們參加社區活動。」

任南余坦言,儘管如此,他仍避免不了會思念故土。
IMG_7011.jpeg
Credit: Nanyu Ren
「上海是我的家鄉。14歲起,我工作、生活、成家,都在上海。現在在那裡沒有至親了,子女都在澳洲。」他說:「我搬到澳洲,也不需要委屈,就在這裡,好好生活、養老。」

他笑著說:「我的心願是就多活個幾年,能夠生活自理。希望兩國都好,子女好,其他就沒有甚麼了。」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4 March 2024 4:12pm
Updated 4 March 2024 5:07pm
By Olivia Yuan, Ranky Law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