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澳華人殯儀認知不足 90後港青珀斯辦墳場導賞團

今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珀斯在上個月開始,有針對華人的墳場導賞團,帶團的是來自香港的90後阿康(曾睿康),他希望免費辦團,向華人講解澳洲殯儀流程、中西葬禮之別,啟發團友明白「向死而生」,從而思考在生的意義。

Lead 導賞團signal-2024-04-02-175817_005.jpg.jpeg

珀斯有針對華人的墳場導賞團,由來自香港的曾睿康免費辦團講解。 Credit: SBSChinese/ Hoyi Wu

典雅西式的亭園、清脆悦耳的噴泉聲、不時還有撲鼻的花香,但這並非悠閒旅遊勝地,而是距珀斯市中心約18公里的弗里曼特爾公墓(Fremantle Cemetery)。

這是一個天朗氣清的星期日早上,八名住在珀斯的華人齊集弗里曼特爾公墓(Fremantle Cemetery)參加墳場導賞團,當中有醫療行業人員、留學生和社工等。

帶領這個導賞團的曾睿康,阿康,在香港高中畢業後,即投身殯葬行業,做了七年仵作殯儀工作。

年半前抵達澳洲後,阿康做過肉廠、郵差等工作,及後重投殯葬行業,現於一間殯儀公司西澳分公司工作,負責包括到醫院或護老院接遺體、駕駛靈車、移送棺木及協助出殯流程等。
阿康花園signal-2024-04-02-175217_005.jpg.jpeg
曾睿康當日在被團友形容「氛圍很舒服」的弗里曼特爾公墓(Fremantle Cemetery)。 Credit: SBS Chinese / Hoyi Wu

細講殯儀迷思

阿康向SBS中文指出:「在工作時接觸到一些華人的主家,發現他們對殯儀缺乏認知,亦不知道不一定要跟隨西方儀式。其實,澳洲殯儀公司可按照家屬不同的要求來製訂殯葬流程,例如中式可安排和尚(佛教法師)、毛里人可以安排表現傳統哈卡舞、甚至我見過放白鴿、放蝴蝶都有。」

他續說:「一些西方國家早幾年開始舉辦Death Café(死亡咖啡室)活動,予參加者公開談論死亡,珀斯都曾舉辦過,但在華語圈子未見普及。」

對於華人普遍忌諱死亡,參加者則表示希望藉著此次活動,對殯葬方面加深了解。

本身是從事醫療行業的團友韋小姐向SBS中文表示,工作經常都會接觸到很多生生死死,所以不會避談死亡。 

她亦提到,最近參加了很多朋友和長輩的葬禮,知道有些華人家屬會感到失落,因為葬禮多數都只是跟隨西方的儀式,和他們以往所見的很不同。加上在澳華人所得的殯葬資訊亦很薄弱,她希望能多了解這方面,可以提供適當的建議和指引予家人朋友。
Fiona Peter signal-2024-04-02-174631_002.jpg.jpeg
Fiona(左)及Peter夫婦兩人一起參加導賞團。 Credit: SBS Chinese / Hoyi Wu
Fiona 最先在社交群組看到有這個導賞團,於是叫丈夫Peter一起來參加。

Fiona接受SBS中文採訪時解釋:「我在香港和澳洲都對這方面的認識較少,加上我是一名社工,試過有案主(client )家人過身,我希望可以識少少,扮代表!」

具環保意義的自然土葬

有126年歷史的弗里曼特爾公墓,佔地46公頃,擁有西澳最古老、刻於1832年Mary Ann Morrell的墓碑。不少西澳名人亦埋葬於此,包括搖滾音樂手Ronald Belford “Bon” Scott、教育界及政界名人Henry Briggs 、賽車手Percival Mulligan等。

導賞團歷時近兩小時,眾人環繞弗里曼特爾公墓漫步一周,行經火葬場、禮堂(Chapel)、以信仰劃分區域的傳統墓園(Graves)、陵墓(Mausoleums)、特別受華人歡迎的玻璃骨灰龕位(Display Niches),以及香港沒有的自然土葬(Natural Burials)等。
natural burial signal-2024-04-02-174614_003.jpg.jpeg
團友對自然土葬印象深刻。 Credit: SBS Chinese / Hoyi Wu
自然土葬即是遺體的穿戴需由天然纖維材料製成,並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棺木,墓地上方不會建造紀念碑或墓誌銘,對自然叢林環境的干擾最小。

這種葬禮方式亦啟發了從事醫療行業的韋小姐,她說令她思考在環保和可持續再生的概念下,如何令死亡和殯葬的過程對社會更有益。

Fiona亦表示,這是很原始的做法,整件事情好合理,亦很切合澳洲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

Peter 接受SBS中文採訪時,就表示對玻璃骨灰龕位印象深刻:「龕位裡可放置其他裝飾,例如放置汽車模型,就知道此人生前是愛車之人,這很展現到逝者在生時的性格,我覺得香港需要學習,因為香港就只有一塊石碑。」
真玻璃位 signal-2024-04-02-181121_002.jpg.jpeg
阿康帶領團友,參觀較受華人歡迎的玻璃骨灰龕位。 Credit: SBS Chinese/ Hoyi Wu

團友遊後有感環境優美

雖然墳場是亡靈長眠之地,但各團友均表示環境整潔優美,令人感覺平靜。

Peter 說:「我覺得整個墳場的氛圍很舒服,但香港的太陰深,你不會無故想去,但我不介意周末時來這裡走走。」

韋小姐則表示遊畢整個墳場後,她覺得好感動,因為澳洲在處理殯葬方面,比香港更關注在世者的感受,甚至更多於如何處理骨灰和儀式安排。

她說:「導賞團提及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這個過程,這亦提醒自己或身邊的朋友,要注重自己的行為會對世界帶來甚麼影響。」

擁有及管理墳場的大都會公墓委員會(Metropolitan Cemeteries Board)在網頁上強調,葬禮的意義就像生日或婚禮,是一個「慶祝一生(celebration of a life lived)」的活動。它為大眾提供一個反思生活並正式告別逝者的機會。

Fiona 和 Peter夫婦兩人均表示很認同「慶祝一生」這個理念,認為一個人死後,最重要是留下來的人,以及懷愐逝者生前種種往事。他們亦說:「人走了,就不要再負累在世的人,讓家人和身邊的人開開心心地過,這是很正面的(態度)。」

中西做法有異

現時珀斯共有六個公墓,全由西澳政府部門大都會公墓委員會管理,當中的卡拉卡塔公墓(Karrakatta Cemetery)更設有華人墳區。
牌 signal-2024-04-02-174657_002.jpg.jpeg
卡拉卡塔公墓設有華人墳區。 Credit: supplied / Yiu Hong Tsang
導遊阿康特別提醒:「華人往往希望能送逝者最後一程,直到上山(火化),但西人的喪禮通常在殯儀館結束。」

他亦指出,當棺木送入墳場範圍後,便不能再打開,所以如果家屬要做瞻仰遺容(viewing),必須要在其他地方進行,例如逝者家中、殯儀館或私人授權場地。 

一般而言,西人比較抗拒瞻仰遺容和按掣送棺木到火化處,他們會交由喪禮主持負責,但華人通常由長子嫡孫負責。

另外,阿康補充:「澳洲不同於香港,不是每間醫院都有殮房,好多時先人過世後,會直接由病床送往殯儀公司儲存遺體。如果事先安排好身後事,可避免後人日後對殯葬服務有爭拗或投訴。」

此外,如果後人喜歡一切從簡,亦可選擇No Service No Attendance Funeral 服務。即是不舉行喪禮,直接把遺體交由殯儀公司送往公墓處理。

有20多歲年輕華人參加

目前,阿康已舉辦了四次珀斯免費墳場導賞團,分別到訪設有歷史步行徑的卡拉卡塔公墓和弗里曼特爾公墓。每團以八人為限,曾有年紀較大的長者來參加,亦有一整團都是20餘歲的年輕人。 

由於導賞團的預告資料,都是上載到以香港移民為主的社交媒體,所以過去幾次的參與者也以香港移民為主。

當談及帶導賞團的體會時,阿康說:「與不同年齡的華人漫步墳場,除了令我發現兩個墳場更多層次的優雅外,亦令我對『向死而生』有更複雜同多元的理解。」

「從而啟發我要追求自我實現(自己想做的事) 。」
尾signal-2024-04-02-174657_003.jpg.jpeg
帶團參觀墓園,阿康有感「向死而生」,即人出生就代表步向死亡,以致啟發他要追求實現自己想做的事。 Credit: SBS Chinese / Hoyi Wu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

分享
Published 3 April 2024 2:51pm
By Hoyi W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